东北农牧交错区东北细毛羊基础母畜生产体系研究及优化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北农牧交错区饲养大量的东北细毛羊,为当地的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长期以来,作为整个畜群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母畜年龄结构对整个畜群产出的影响得不到充分重视。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实验获得东北细毛羊基础母畜的种群现实结构与其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基础母畜群的种群结构与生产力特点,为深入了解和分析东北农牧交错区东北细毛羊生产体系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利用种群统计理论方法和线性规划手段对东北细毛羊基础母畜群年龄结构进行优化,找出现实基础母畜年龄结构与优化母畜群年龄结构的差异,从而得出基础母畜年龄结构有必要优化的结论;同时,建立了基础母畜不同生产目的的最优年龄结构,并提出相应的基础母畜淘汰策略(以1000头基础母畜为规划对象): Ⅰ、以产肉为目的进行优化,基础母畜年龄结构及相应淘汰策略为:1龄、2龄母畜分别占总畜群的46.1%,3龄、4龄母畜分别占总畜群的3.9%;1龄、3龄的年淘汰率都为0,2龄、4龄的年淘汰率分别为0.92、1;畜群的年总淘汰率为0.461,母畜的最大使用年限为4龄。相应数学表示为:P1=P2=46.1%、P3=P4=3.9%;R1=R3=0、R2=0.92、R4=1、R=0.461; Ⅱ、以产毛为目的进行优化,基础母畜年龄结构及相应淘汰策略为:1龄、2龄、3龄、4龄、5龄母畜分别占总畜群的20%,1龄、2龄、3龄、4龄的年淘汰率都为0,5龄的年淘汰率为1;畜群的年总淘汰率为0.2,母畜的最大使用年限为5龄。相应数学表示为:P1=P2=P3=P4=P5=20%;R1=R2=R3=R4=0、R5=1、R=0.2; Ⅲ、以产羔为目的进行优化,基础母畜年龄结构及相应淘汰策略为:1龄、2龄、3龄、4龄、5龄、6龄母畜分别占总畜群的16.7%,1龄、2龄、3龄、4龄、5龄母畜的年淘汰率都为0,6龄的年淘汰率为1;畜群的年总淘汰率为0.167,母畜的最大使用年限为6龄。相应数学表示为:P1=P2=P3=P4=P5=P6=16.7%;R1=R2=R3=R4=R5=0、R6=1、R=0.167; Ⅳ、以综合生产为目的进行优化,基础母畜年龄结构及相应淘汰策略为:1龄、2龄母畜分别占总畜群的46.1%,3龄、4龄母畜分别占总畜群的3.9%;1龄、3龄的年淘汰率都为0,2龄、4龄的年淘汰率分别为0.92、1;畜群的年总淘汰率为0.461,母畜的最大使用年限为4龄。相应数学表示为:P1=P2=46.1%、P3=P4=3.9%;R1=R3=0、R2=0.92、R4=1、R=0.461;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目前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地区广泛推广的多叶型苜蓿品种和国内外具有优良性状的普通苜蓿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多叶型苜蓿生产性能、抗性、及遗传特性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以AA肉鸡为试验对象,研究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HSPI)对肉鸡消化功能的影响,以及维生素E(VE)和硫辛酸(LA)的调控作用。论文由3个试验组成,结果如下:试验一研究HSPI对肉鸡消
本试验收集了西南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57份扁穗牛鞭草,从形态学和同工酶两个水平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对其中20份产量较高的材料进行生产性能评价,旨在筛选具有牧草潜力的牛鞭草种质资源,为培育新的牛鞭草品种提供原始材料和相应的理论依据。通过两年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1 扁穗牛鞭草的生境存在明显的多样性,大多生长在河边湿润地、稻田或湿润的农田上,少数也能生长在较干旱的山坡上。在西南区,扁穗牛鞭草
据常规嵌合体模型原理,利用具有“十全”特征的地方黑丝毛乌鸡,提出多表现型遗传标记嵌合体模型的概念,并应用于嵌合体检测;通过对囊胚的分离与消化、赤道面开窗、不换壳培养以及
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和条叶车前(Plantago lessingii)是我国西北荒漠草原的重要植物种,具优良饲用价值,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育具重要作用,而且无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