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北农牧交错区饲养大量的东北细毛羊,为当地的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长期以来,作为整个畜群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母畜年龄结构对整个畜群产出的影响得不到充分重视。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实验获得东北细毛羊基础母畜的种群现实结构与其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基础母畜群的种群结构与生产力特点,为深入了解和分析东北农牧交错区东北细毛羊生产体系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利用种群统计理论方法和线性规划手段对东北细毛羊基础母畜群年龄结构进行优化,找出现实基础母畜年龄结构与优化母畜群年龄结构的差异,从而得出基础母畜年龄结构有必要优化的结论;同时,建立了基础母畜不同生产目的的最优年龄结构,并提出相应的基础母畜淘汰策略(以1000头基础母畜为规划对象): Ⅰ、以产肉为目的进行优化,基础母畜年龄结构及相应淘汰策略为:1龄、2龄母畜分别占总畜群的46.1%,3龄、4龄母畜分别占总畜群的3.9%;1龄、3龄的年淘汰率都为0,2龄、4龄的年淘汰率分别为0.92、1;畜群的年总淘汰率为0.461,母畜的最大使用年限为4龄。相应数学表示为:P1=P2=46.1%、P3=P4=3.9%;R1=R3=0、R2=0.92、R4=1、R=0.461; Ⅱ、以产毛为目的进行优化,基础母畜年龄结构及相应淘汰策略为:1龄、2龄、3龄、4龄、5龄母畜分别占总畜群的20%,1龄、2龄、3龄、4龄的年淘汰率都为0,5龄的年淘汰率为1;畜群的年总淘汰率为0.2,母畜的最大使用年限为5龄。相应数学表示为:P1=P2=P3=P4=P5=20%;R1=R2=R3=R4=0、R5=1、R=0.2; Ⅲ、以产羔为目的进行优化,基础母畜年龄结构及相应淘汰策略为:1龄、2龄、3龄、4龄、5龄、6龄母畜分别占总畜群的16.7%,1龄、2龄、3龄、4龄、5龄母畜的年淘汰率都为0,6龄的年淘汰率为1;畜群的年总淘汰率为0.167,母畜的最大使用年限为6龄。相应数学表示为:P1=P2=P3=P4=P5=P6=16.7%;R1=R2=R3=R4=R5=0、R6=1、R=0.167; Ⅳ、以综合生产为目的进行优化,基础母畜年龄结构及相应淘汰策略为:1龄、2龄母畜分别占总畜群的46.1%,3龄、4龄母畜分别占总畜群的3.9%;1龄、3龄的年淘汰率都为0,2龄、4龄的年淘汰率分别为0.92、1;畜群的年总淘汰率为0.461,母畜的最大使用年限为4龄。相应数学表示为:P1=P2=46.1%、P3=P4=3.9%;R1=R3=0、R2=0.92、R4=1、R=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