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评价中医药多途径疗法在IVF-ET中对卵子、胚胎数量及质量、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和中重度OHSS发生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4家医院,按多中心区组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IVF-ET长方案失败后拟再次行IVF-ET长方案助孕的肾虚肝郁血瘀型患者共257例。治疗组经中医药多途径联合介入治疗3个月,对照组自然等待随访三个月;观察指标主要有获成熟卵子数、两原核率、获胚数、获优胚数、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中-重度OHSS发生率、Gn用量及天数等。将所收集数据录入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背对录入、核对、答疑后锁定数据库,后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初步显示:1.获成熟卵子数及成熟卵率:用药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原核率:用药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用药组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获胚数、优质胚胎率:用药组治疗前较治疗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用药组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子宫内膜厚度、内膜类型:用药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内膜厚度增加,A型内膜比例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三个月后用药组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启动周期移植率:用药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用药组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Gn启动量、Gn启动天数、Gn总使用量,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医药多途径疗法可提高再次行IVF患者卵子质量、胚胎质量及启动周期移植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中-重度OHSS发生率,发挥良好的助孕效果,在围试管期辅助应用中医药疗法值得推广;2.中医药多途径疗法可改善再次行IVF-ET患者肾虚肝郁血瘀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