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进行了两部分的研究。首先,深入研究了影响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的两种催化剂——钒氧化物催化剂和铅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因素,开发出了再生性好、具有工业化生产价值的非均相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在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和苯酚合成碳酸二苯酯的酯交换反应中获得了较高的产率和选择性。其次,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3,5-吡唑二甲酸配合物,并对其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具体内容如下:1.以NH4VO3为前驱体,通过改变载体、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制备方法和负载量等影响因素,制备了一系列V205负载型催化剂,并进行了表征。将制得的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和苯酚的酯交换反应,均在恒定碳酸二甲酯与苯酚摩尔比为1:1.5,催化剂用量为碳酸二甲酯质量的4.5%,反应温度为170±10℃,常压下反应10h的条件下进行,发现以Ti02为载体,n(NH4VO3):n(TiO2)为1:2,在550℃焙烧5h时制备的V2O5/T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苯酚的转化率和碳酸二苯酯的产率分别达到了35.420%和13.144%。随着V2O5/TiO2催化剂使用次数的增加,催化活性逐渐降低。但V2O5/TiO2催化剂再生后,催化活性恢复到新制备催化剂的水平。XRD谱图证实了催化剂催化活性的降低是由活性组分V205的晶型改变或流失造成的。比表面积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并不随着比表面积增加而增大。2.研究了载体、前驱体和制备方法对铅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用制得的催化剂催化碳酸二甲酯和苯酚的酯交换反应,恒定碳酸二甲酯与苯酚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0.15g,反应温度为170±10℃,常压下反应10h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实验结果表明,以Pb(OAc)2为前驱体,Ti02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所得的PbO/T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苯酚的转化率和DPC的产率分别为41.252%和14.205%。XRD结果表明,除了活性组分PbO,新生成的组分PbTiO3可能也具有催化活性。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几乎没有催化活性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中的PbO呈无定形态。另外,比表面积测定结果表明比表面积大的催化剂并不一定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3.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是一类具有特殊配位模式和分子结构的配位化合物,因其在催化、非线性光学和分子识别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成为各国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配合物晶体[Ni(Hpdc)(2,2’-bipy)(H2O)2]·H2O,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该配位化合物成分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i),金属离子位于一个变形八面体的中心。镍离子以六配位的方式与三个氧原子、三个氮原子进行了配位。每个晶胞由四个配合物分子以氢键相结合,芳环之间未形成π-π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