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颗粒结构特点及其脑脊液转运意义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dh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蛛网膜颗粒或绒毛,是颅内脑膜形成的重要组织结构,在脑脊液回吸收及大分子物质和微粒子清除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颅内的各种病理状态下,蛛网膜颗粒可能会出现病理改变,从而导致其功能减退。本研究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和人蛛网膜颗粒的结构特点,明确脑脊液转运的主要途径,为某些临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形态学依据。方法:1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光镜观察:大鼠左心室灌注4%多聚甲醛组织内固定后取材,浸泡固定,脱水,透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采集图片。2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左心室灌注2%戊二醛组织内固定后取材,浸泡固定、修块,制备超薄切片,行透射电镜观察、拍照,加速电压80kV。3人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扫描电镜观察:人尸标本上矢状窦切开,显示蛛网膜颗粒或绒毛,8%NAOH水溶液浸泡销蚀处理1周,蒸馏水充分清洗后,制备扫描电镜样品、观察、拍照,加速电压20kV。结果:1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典型的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呈指状或球形突入横窦腔内,蛛网膜颗粒或绒毛与横窦附着处较为纤细,常称之为颈部,其上部较宽大称为体部。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外表面,由一上皮细胞层构成,光镜下仔细观察,此细胞层与横窦内壁的内皮细胞相连续,蛛网膜颗粒或绒毛上皮细胞层的深面是纤维囊,纤维囊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核心称中央核,中央核为蛛网膜细胞和结缔组织纤维构成的网络,其内存在大量宽阔的孔洞和腔隙。腔隙的周围有各种细胞成分,包括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2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其表面覆盖的上皮(内皮)细胞成梭形,细胞核区微微凸起,细胞的宽阔部位与狭窄部位镶嵌排列。除了一般细胞具有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外,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上皮(内皮)细胞表面,可见到伸向窦腔的胞质突起,突起的形状呈微绒毛状或细指状,较长的突起还有分枝,并与其它突起相吻合。在胞质突起中,还可以见到大量的囊泡样结构,大小不一,有较多的吞饮小泡,还有较大的空泡体。3人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上矢状窦内,人的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大部分成簇状出现,数目不等,形态多样。蛛网膜颗粒或绒毛与上矢状窦内壁的附着处也较为狭窄,被称为颈部,颈部的上端较膨大,称为体部。标本经NaOH化学销蚀处理后,蛛网膜颗粒或绒毛表面覆盖的上皮(内皮)细胞被销蚀掉,上皮下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的结缔组织网架清晰可见,这种胶原纤维网络支架结构疏松,存在大量宽阔的孔洞和腔隙。结论:1大鼠和人的硬脑膜静脉窦(尤其是上矢状窦)内,存在大量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分布特点为散在或成簇状;结构特点为表面覆盖一层上皮(或内皮),上皮下的胶原纤维网络间,存在大量宽阔的孔洞和腔隙。2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分布和结构特点提示,其为脑脊液重要的回流和过滤装置,可允许大小分子物质通过,只有较大的颗粒物质和细胞成分被阻止进入血液。
其他文献
为促进茭白-水芹菜种植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稳定和发展缙云地区经济作物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区域特色,根据示范种植试验与实践经验,介绍了茭白-水芹菜高效栽培模式及技术要点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围岩变形稳定与隧道工程安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隧道工程事故的主要表现就是围岩的失稳,这就使得我们对隧道围岩变形监控越来越重视,围岩变形稳定的判断已
基于问题的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旨在通过问题引导的教学组织结构,以情境化教学的外在表征,培养学生的行业能力。从教学模式特征、教学组织活动、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实施四个方面
【古文名句】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译文】灾祸啊,往往藏着幸福;幸福啊,有时潜伏着灾祸。【出典】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故事】古时候,北方边疆
冷战背景下美国介入越南战争,这是艾森豪威尔“多米诺骨牌理论”的实施,也是冷战时期美苏零和游戏的重要体现。美国为了防止印度支那地区导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保住南越的独
目的探讨肺结核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问题。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06年2月肺结核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SIADH临床表现复杂,易
<正>~~
在SAGD开发过程中,影响产量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水平段蒸汽腔的发育规模,即水平段的动用长度。而影响水平段动用长度的两个关键因素分别是油藏本身的非均质性以及下入的注汽管柱
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延伸,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因而,推
丁书文教授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行医30余年,学验俱丰,今将其临诊治疗高血压的经验摘录几则,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