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高校建筑快速扩建与改建以及学习模式更新与多样化的进程中,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逐渐突显。但通过初步调研发现,大部分的非正式学习空间由于物理环境不舒适、多种行为相互干扰或座椅设施缺失导致使用效率不高。针对这一现状,并考虑由于非正式学习空间功能复合性所带来的设计与改造困难,本文选取多源数据研究方法,提取空间内的物理环境数据、使用者的定位信息数据以及主观评价数据,通过建立这些数据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关系,以信息图示语言对比与叠加,呈现人们的主观选择、客观行为与室内的物理环境之间的冲突和联系。经由多源数据之间的互相支撑与印证,结合建筑师的主观经验判断,有助于更精准的拿捏空间使用的关键性问题,完成以问题为导向对非正式学习空间进行更新设计的方法和流程。本研究首先梳理了非正式学习及空间的形式与特征,结合对西安及其他城市高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前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具体使用问题。再通过文献搜集和分类建筑案例,解析典型的国内外非正式学习空间形式和设计策略,并提取可数据化的空间使用影响因素。根据研究方法和案例解析,选择了本次的研究对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楼四楼建筑广场,于六月到七月连续六天的9时至21时之间,采集空间中人员定位数据、物理环境数据和调查问卷数据。在分析过程中,首先对三种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性描述,分别以时间或空间作为标量获取不同的可视化结果。其次对比或叠加分析不同来源的数据可视化图示,寻找其异同。经过上述过程,一方面,我们发现三种数据基于时间形成的序列以及在空间中的分布状态都有各自的特点,传达出不同信息内容。例如温度和湿度的时间序列变化平稳,客观定位数据的空间分布状态在展览和平常两个期间差别较大等等。另一方面,探讨了使用者的主观喜好以及客观定位分别与物理环境数据之间的联系,即物理环境因素对使用者的选择有不同强度的影响,例如光照强度相比于其它因素与人员分布轨迹关系较大。这说明不同数据之间的组合验证会发现一些与以往判断相出入的信息,并能捕捉到该空间的关键性问题。最后,结合设计经验和数据分析结果,对空间内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改造方法与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开拓了数据可视化分析在建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将多源数据的采集、可视化与分析的完整流程进行梳理,并为今后基于数据的行为研究和非正式学习空间的更新设计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