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卡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短短几十年间已成为最重要的货币形式之一,有人预言随着它的广泛使用,一个“无现金社会”正在到来。像所有的货币形式一样,信用卡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现代社会与文化的面貌。在我国,信用卡行业虽只是刚刚起步,但是它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对社会生活的渗透能力使笔者觉得有必要将其纳入社会学研究的视野之中。因此本文从货币社会学的角度,分别以结构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视角对我国信用卡的产生、分配与消费进行探悉,提出信用卡不仅仅是一种市场货币,它同时具有深刻的特殊的“社会意义”。
首先,信用卡是一种产生于人类信用关系网络的货币。它的产生与发展都以社会网络的结构性变动为前提。在我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社会的信任结构正从特殊信任向普遍信任发展,从而为信用卡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其次,信用卡的分配并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产物,它的分配体系受到了社会结构的制约。只有当一个人或者一个阶层在社会结构中获取了相应的地位时才能够得到信用卡,在中国,中产阶层凭借自己的社会资本成为信用卡的主要占有者。第三,信用卡的使用是由社会文化所规定的。家庭中信用卡作为货币支付的一种方式,与普通现金支付之间存在用途与意义的区别;在消费领域中,消费文化将信用卡定义为一种“奢侈货币”,界定了它的文化内涵与使用领域,而传统文化则使人们对这种容易导致“负债”的货币保持警惕。文化的二重性塑造了我国特殊的信用卡消费模式。同时,信用卡又对滋生与控制它的社会结构与文化起到了加强的作用,将可能带来如两极分化加剧和消费主义蔓延等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