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自然界中,细菌具有特定的形貌特征,如球状、杆状、弧状、螺旋状等。深入研究细菌形貌一方面有助于探索如细菌的摄食、运动、致病能力、趋化性等生物活动,另一方面也为制备具有独特生化性质的纳米粒子-细菌杂化材料提供了基础。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是变形菌门,变形菌纲,革兰氏阴性菌。由于深红红螺菌能进行光能自养并能进行生物固氮产氢的性质,且其形貌具有手性,一般存在2-4个螺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然界中,细菌具有特定的形貌特征,如球状、杆状、弧状、螺旋状等。深入研究细菌形貌一方面有助于探索如细菌的摄食、运动、致病能力、趋化性等生物活动,另一方面也为制备具有独特生化性质的纳米粒子-细菌杂化材料提供了基础。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是变形菌门,变形菌纲,革兰氏阴性菌。由于深红红螺菌能进行光能自养并能进行生物固氮产氢的性质,且其形貌具有手性,一般存在2-4个螺旋结构,是探索新型纳米粒子-细菌杂化生物固氮体系和制备微米尺度手性等离子激元结构的理想选择,吸引了相关领域科学家的关注。虽然关于深红红螺菌的研究很多,但与深红红螺菌形貌相关的生长调控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例如,深红红螺菌在培养过程中也会发现球状、杆状、弧状形貌的发生,其形貌改变的原因和相关影响参数还尚不清楚。此外,针对深红红螺菌的表面纳米粒子修饰方法的研究也同样较少。本论文以螺旋菌属的深红红螺菌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制备基于深红红螺菌的纳米粒子-细菌杂化材料中存在的科学问题,论文首先研究了不同细菌培养条件对深红红螺菌形貌的影响,找出了能够较好控制细菌螺旋形貌的实验条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生物原位合成法、直接沉积法、逐层沉积法对深红红螺菌表面进行金纳米粒子修饰,制备纳米粒子-细菌杂化材料。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深红红螺菌的培养条件对细菌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培养条件如培养基成分、pH值、以及光照条件等,会使细菌形貌发生显著变化。富营养培养基SMN培基中细菌为螺旋状,而脱阻遏培养基MG中细菌为杆状。中性pH会让细菌成长为螺旋状,弱酸(pH=6、pH=7),弱碱(pH=8)均会让细菌变为杆状。有光照条件下细菌为螺旋状,黑暗条件下细菌为杆状。但是,改变培养温度(28℃、30℃、32℃、37℃)对细菌形貌无影响。培养条件对深红红螺菌形貌的影响的原因,我们推测是由于只有在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代谢的外部条件下,细菌内才有多余的能量用于除基本生存外其他的生物活动,例如刺激Cres类骨架蛋白在细胞膜上的生长组装,从而构成螺旋形貌。(2)分别采用原位合成法、直接沉积法、逐层沉积法,在深红红螺菌表面修饰金纳米粒子,制备了纳米-细菌杂化材料。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粒子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ICP-MS等方法对形成的杂化材料进行表征,比较了不同修饰方法所得到材料的修饰效率、生物毒性、分散程度等。采用生物原位合成法,将深红红螺菌培养在含有氯金酸的培养基中,可在细菌表面生成少量的金纳米粒子。但由于深红红螺菌自身的还原能力有限,细菌表面金纳米粒子密度有限。采用逐层沉积法,先将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或聚二烯丙基二甲基铵(PDDA)沉积在深红红螺菌表面,将细菌表面本身的负电荷变为正值,再通过静电吸附与带负电的金纳米粒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10%PDDA条件下,金纳米粒子修饰的效率最高,且对细菌的毒性较小。本文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粒径和表面电荷的金粒子对修饰效率的影响,发现13 nm的金粒子修饰效率最高。此外,加入表面活性剂Triton-X和Tween 20能进一步提高修饰效率,其中Triton-X效果较好。直接沉积法利用了两种策略,一种是静电吸附,一种是表面化学基团的氢键相互作用。我们合成了带正电的PEI-金纳米粒子,与带负电的细菌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实现细菌表面修饰。由于细菌表面电荷分布不均匀,修饰效率不高。我们利用盐酸羟胺合成了表面带羟基的金纳米粒子,通过与深红红螺菌表面蛋白质或脂多糖的氨基形成氢键作用实现细菌表面修饰修饰效果最好。此外,金纳米粒子直接沉积法不仅对深红红螺菌有很好的修饰效果,而且对革兰氏阴性菌E.coli和革兰氏阳性菌S.aureus均有效,证明了方法的通用性。综上所述,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深红红螺菌形貌与培养环境之间的关系,优化细菌的培养条件,培养了具有螺旋形貌的深红红螺菌。以具有螺旋形貌的红螺菌为模板,系统研究了三种细菌表面金纳米粒子的修饰方法,利用盐酸羟胺金纳米粒子直接沉积法,实现了深红红螺菌表面金纳米粒子的高效修饰。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子-细菌杂化材料为有望提高光生电子的生物催化效率,用于合成微米尺度的手性等离子激元材料用于圆偏振光的调控,也为利用纳米粒子观察微生物实时动态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工具。
其他文献
分布式电动汽车是纯电动汽车中最具潜力与优势的一类,应用前景十分广泛。而如何保证分布式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故障下的操纵稳定性成为制约分布式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解决驱动电机故障下的操纵稳定性控制难题,本文对四轮分布式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故障下的稳定性包络边界及稳定性控制策略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分析四轮分布式电动汽车各部件受力状况,将整车平面运动、轮胎、驱动电机等模
吲哚及其衍生物是许多药物分子、天然产物的重要组成结构单元,因为该结构单元存在于许多具有构建生物制剂或者高效活性分子之中,例如秋水仙碱,康维他汀A-4,色氨酸,吲哚基-3-乙二酰胺D-24851和2-芳基-3-芳基羰基吲哚。开发新颖高效的以吲哚结构单元来构建不同取代的吲哚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非常有趣的课题之一。α-氨基苯乙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药物中间体、载体以及生物化学、医学、药物化学之中,是构建含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寻找能够代替的燃料意义重大。天然气作为一种能够胜任替代石油资源的清洁能源,在发动机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发动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家排放标准不断提升,缸内气体压力和温度也不断升高,活塞作为燃烧室的一部分,与缸内气体直接接触,其热负荷也不断增加,这要求活塞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本文以天然气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燃烧模型和活塞流固耦合模型,对活塞热负荷
随着汽车保有率的不断上升,道路交通事故形势日趋严峻,正面碰撞事故频发,而偏置碰撞的比例大概是它总数的一半。这种具有高发生率的偏置碰撞压溃驾驶舱带来巨大的侵入量给乘员下肢造成了严重的损伤。下肢损伤又是乘员身体永久残疾的主要因素,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目前,全宽碰撞的下肢损伤研究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偏置碰撞的研究并不全面,考虑到驾驶员比其他乘员更容易受到下肢损伤,因此,对偏置碰撞下的驾驶员
锂离子电池目前已经在航空航天、电子器件等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其内部的组成结构存在着不稳定性,使电池在工作与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老化、过充过放以及热失控等安全事故,因此,为了避免老化电池的继续使用以及电池的过充过放等带来的安全隐患,准确的预测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UL)以及荷电状态(SOC)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基于电池老化经验模型的粒子滤波及其改进粒子滤波算法对剩余
保证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一直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目标,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随着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中国社会就业也面愈来愈严重的压力。“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扶持对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企业和产业,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如何通过企业促进就业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贸易企业作为中国微观企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速的飞跃式发展,基本的物质生活已经无法继续满足人民持续增长的需求。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升幸福感就成为人民在此阶段的新需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新矛盾,成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公共治理中的重点工作内容。要解决好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为全体公民提供好基本公共服务,保证全体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全社会均等的目标。对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促进社会经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基于通信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相对于传统线下课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和成本,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播。我国慕课自2013年开始起步,此后一直飞速发展,至2019年,国内慕课无论学习人次和课程数量都位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其建设方式尚处于探索
随着电力负荷的不断增长,而火电受到减排压力限制,可再生能源发电愈发重要。由于风电和光伏发电往往具有不可控性,其广泛应用给电力系统带来诸如失稳等安全隐患问题。储能在削峰填谷、调峰调频和平滑功率波动上具有一定支撑作用,有助于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友好并网。本文针对园区风光储系统的储能容量优化及运行调控策略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本文首先以提升风能和太阳能的消纳率为目标,揭示了园区风光储一体化系统中风光
随着深度学习理论的日益完善以及目标检测算法精度的不断提升,基于目标检测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多目标跟踪的主要任务是在连续的图像中对多个目标进行定位,给出唯一的ID以及目标的运动轨迹。虽然多目标跟踪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人机交互、国防任务,但是多目标跟踪还需要解决两个任务:(1)准确维持目标的ID以及轨迹;(2)处理频繁的遮挡、相似外观遮挡、类间干扰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将会提高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