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明确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都摘帽的目标任务。自2015年以来,随着各种扶贫措施的不断落地实施,中国脱贫成就举世瞩目。民政救助制度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措施。民政救助隶属于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救助政策由民政部门落实的部分救助政策,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故本文主要研究民政救助政策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民政救助注重的是贫困户的最底线的生活救助,注重维持贫困户生存;扶贫开发则注重长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明确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都摘帽的目标任务。自2015年以来,随着各种扶贫措施的不断落地实施,中国脱贫成就举世瞩目。民政救助制度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措施。民政救助隶属于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救助政策由民政部门落实的部分救助政策,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故本文主要研究民政救助政策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民政救助注重的是贫困户的最底线的生活救助,注重维持贫困户生存;扶贫开发则注重长期发展,注重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从而达到长期脱贫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020年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收官之年,农村贫困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要求整合各种扶贫政策,发挥制度合力作用从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就之前形势看,由于政策理念、政策对象、评估标准、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差异,民政救助政策和精准扶贫政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自为战,缺乏整合协调,导致精准扶贫工作多做了很多重复工作,存在很大被动。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发挥民政救助政策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成为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期以来民政救助政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开展实证研究,找出民政救助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落实途径、成果和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精准扶贫基本方略,为建立农村反贫困工作长效机制提供借鉴,为农村地区民政救助政策更好地发挥兜底扶贫保障作用提供参考。
调查研究发现,民政救助制度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救助对象识别困难,二是救助方式单一,扶贫治标不治本,三是救助资金需求大地方财政压力大。分析主要原因有:1.农村贫困人口素质基础薄弱,2.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3.参与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大,4.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5.地方财政收入有限等。本论文基于实证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创新救助对象识别方法,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树立正确观念,三是统筹社会力量,实行多元化救助方式,四是统筹财政资金,缓解地方压力,五是创新扶贫救助政策,形成长效机制。
其他文献
商事登记制度是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基本手段,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事登记制度也应适时作出调整和改革,这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开始,便开启了一个个划时代的改革序幕。伴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一再降低,在这种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下,从市场主体监管数量到监管质量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商事制度改革中如何更好发挥好政府监管作用,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提升监管能力,反向促进商事制度进一步改革、优化,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还
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中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担当作为。党政部门的组织建设与职能绩效提升就成为亟待实现的重要任务。提高党政部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关键在于通过有效的综合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党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此背景下,探索党政部门综合考核的激励机制及改进对策,成为党政部门以及学术界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公共部门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为分析框架,以J市的党政部门综合考核现状为调研对象,对J市党政部门综合考核激励机
作为税收征收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和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税务稽查需要充分发挥其维护税收秩序的职能效能作用,全面查处和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才能不断深化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和放管服服务,提升国家便民办税和减税降负的效能,营造良好的涉税营商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务稽查选案、稽查、审理、执行程序四环节分离的管理模式,为税务稽查工作的规范化和效率化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2018年国地税合并后新成立的税务局稽查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如何提高税务稽查囚环节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和整体工作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特征,既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拓宽了言论表达的渠道,又改变了社会力量的对比,改变了媒体格局、舆论态势和话语权。民众经互联网表达出来的态度、意见、情绪与行为倾向,形成无所不在的网络舆情,深刻影响着当前公共政策与突发事件,也对当前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挑战。近年来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产生不断,期间信息真伪与传播动向难测,舆情“线上”发酵与处理失当往往扩大“线下”的不良后果,给政府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带来挑战。本文将以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为例,通过对该事件概况
人是社会的主体,而人的数量和质量发展本质上属于社会现象。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以人的生理条件、自然条件及社会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过程,适度的人口数量和质量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人口数目及比例失衡将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随着中国老龄化与少子化的人口结构问题凸显,人口结构对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社会现状和长期和谐
当前,中国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已接近利用上线和保护红线,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老路已经难以为继,长期积累的顽痒癌疾需要清除。面对执法主体和市场主体比例的严重失衡和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网格化监管为解决监管困境、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能。但目前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仍处于探索阶段,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直接影响网格化监管的健康长久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日益成为研究关注的趋势和重点。本文以T市为例,从其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要发展,交通当先行。随着国家公路路网体系的不断延伸,公路运输市场更加活跃,公路运输领域不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也在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一些货运从业者为了追求更高利润,不惜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虽然经过集中治理之后,大规模、长距离超限超载运输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从调查情况看,一些重要路段特别是在夜间时段,超限超载现象依然非常普遍,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仍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德州市为例,利用个案访谈、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通过对公路货运车辆
伴随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批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已有相应的机构施行管理城市的职权,也在不断地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和形式创新,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以临沂市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为样本,对临沂市城管执法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参照国外城市管理经验,对临沂市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完善城管执法体制提出建议。
在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概述了完善城管执法体制的理论基础,即治理理论、法治理论以及协商民主理论。探讨了城市化与城市管理的内涵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打赢这场硬仗,是中国对全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在2020年年底精准扶贫成果验收之前,各级政府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执行好、落实好精准扶贫政策,全面完成各项脱贫攻坚任务。J市J区S镇2016年成立扶贫办以来,按照国家、省、市、区的各项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全力以赴让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S镇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方面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对于非典型贫困地区确保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百姓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县域层面的食品安全问题治理是保障人民群众吃得安全的基础环节,也是提升全国食品安全水平的基础。协同治理理论的发展,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术研究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共识是采用协同治理。本研究通过切实参与县域层面的市场监管工作,运用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L县食品监管力量、食品行业特点、消费维权、监管模式变化等资料,引用协同治理理论来分析、总结、归纳目前县域层面各个主体(政府、生产者、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