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常反复发作的特点。在动物生产中,UC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肠病,临床上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软便血便等为主要症状。目前,国内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式主要集中于抗生素治疗,补液治疗,在动物生产中使用中药治疗的案例较少。本试验通过比较参苓白术散与美沙拉嗪对于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33(IL-33)、炎性小体NLRP 1、生理数据以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变化,探讨参苓白术散对DS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将46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参苓白术散组、美沙拉嗪组、空白模型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参苓白术散组、美沙拉嗪组以及空白模型组均使用3%DSS(40000分子量)溶液造模7 d。参苓白术散组在造模结束后参苓白术散治疗7 d,美沙拉嗪组在造模结束后美沙拉嗪治疗7 d,分别在7 d、14 d采样并检测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水7 d后,造模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肠炎症状,生理指标预示UC造模成功,模型组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7d治疗后,相较于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肠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体现为炎症因子的减少,精神状态转好,体重增加。在IL-1、WBC、RBC、TP等指标上均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参苓白术散治疗效果较于美沙拉嗪更好,但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组织损伤学情况:从病理组织切片可见在7d造模之后,造模组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坏死、脱落。7d治疗后,参苓白术散组和美沙拉嗪组的病理组织切片可见明显恢复,参苓白术散组大鼠基本恢复正常,美沙拉嗪组大鼠依然有轻微炎症浸润情况。参苓白术散显著抑制结肠炎,减轻DSS诱导的体重减轻、组织损伤,调控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于缓解UC症状有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