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不同油品脱酸的催化酯化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jklfk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酸是原油和馏分油中普遍存在的腐蚀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环烷酸并且环烷酸含量可占石油酸组成的90%以上,其中单环、双环和三环的环烷酸又占到了环烷酸含量的85%以上。环烷酸具有羧酸的所有化学性质,因此常常造成严重的腐蚀,从而影响原油加工设备及油品使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高酸值原油产量的逐渐增加,高酸值原油及馏分油所带来的腐蚀与产品质量问题显得愈发严重,所以迫切需要开发出经济高效的脱酸技术与工艺路线。目前所报道的各类脱酸工艺较多,但各有优缺点。研究表明,酯化脱酸法可以对各种高含酸原油及其产品进行脱酸加工,并大幅度的降低油品的酸值,因此能减轻甚至避免设备腐蚀现象。此外,由于该脱酸工艺简单从而为油品的各种深加工都提供了方便,是一种比较有前景的脱酸方法。
  本文致力于开发出高效高稳定性且制备成本较低的油品催化酯化脱酸反应催化剂,制备了负载型氧化锌固体酸催化剂,并系统的评价了所制备催化剂对减压馏分油酯化脱酸的活性以及重复使用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氧化锌催化剂的催化酯化脱酸效果,采用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对其进行了掺杂改性,制备出了Fe2O3-ZnO双金属复合催化剂,提高了对减压馏分油的催化酯化脱酸效率,并且也对原油的酯化脱酸反应体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环烷酸酯化反应的热力学及前线轨道理论分析。选取了单环、双环和三环共6种环烷酸模型分子分别与酯化反应常用的甲醇、乙醇和乙二醇进行了相关热力学参数计算,并分析了热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环己烷酸比环戊烷酸更加容易与不同的醇类发生酯化反应;环己烷酸与三种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大小顺序为:甲醇<乙醇<乙二醇。所选的6种环烷酸模型分子分别与甲醇、乙醇及乙二醇反应的熵变值△S都趋近于0,表明在423.15~563.15K温度区间内该反应平衡受温度影响较小。对热力学结果进行了分子前线轨道分析,也进一步验证了前述规律和结论。结合环烷酸模型分子酯化反应的放热与吸热情况以及吉布斯自由能变结果可知,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环烷酸酯化反应的进行。
  (2)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ZnO/Al2O3,通过BET、XRD、TG-DSC、FT-IR和S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本实验在氧化铝载体表面成功负载生成了氧化锌晶体,其颗粒直径为40nm左右,优选的制备参数为ZnO负载量15%、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45min,此时催化剂的表面酸量为0.75mmol·g?1,比表面积为132m2/g,相比空白载体的174m2/g有所降低。采用优选参数条件下制备的负载型氧化锌催化剂对减四线馏分油进行催化酯化脱酸性能考察。研究显示:实验用减四线油40g、2.5wt%的催化剂添加量、4.0wt%的乙二醇的加入量、反应温度和时长分别为250℃与1小时的优选操作参数,减四线油的催化酯化脱酸率可以达到95%以上。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的催化酯化脱酸率仍然接近94%;催化剂不用作任何处理。对脱酸精制前后的减四线馏分油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原料油中1705cm-1处原有的羧基特征吸收峰在精制油中几乎消失,而精制油中1740cm-1处新出现了酯基的特征吸收峰,充分说明成功实现了酯化脱酸精制;精制油的核磁共振碳谱分析也表明,精制油在δ174.2处新出现酯基碳的峰而原料油中δ178.5处原本有的羧酸峰没有再出现,这也与红外光谱检测结果相一致。催化酯化脱酸后精制油的密度、粘度、闪点等主要物理化学指标与精制前相差不大,因此催化酯化反应不会明显的影响产品质量。反应机理分析表明,氧化锌催化酯化是典型的固体酸催化机理。
  (3)为了进一步提高负载型ZnO/Al2O3催化剂对馏分油酯化脱酸的催化效果,采用氧化铁和二氧化铈对其进行掺杂改性,结果表明氧化铁具有更好掺杂效果。结合文献报道分析了氧化铁掺杂改性氧化锌的双金属复合催化剂Fe2O3-ZnO催化酯化反应的机理,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评价了催化剂的催化酯化反应活性。XRD、BET、SEM、TG-DSC、NH3-TPD等表征结果显示,掺杂的氧化铁出现明显特征峰的最低掺杂量要不低于载体质量的3.0wt%;改性后的催化剂仍然属于介孔材料,而掺杂前后的比表面积变化不大,但是掺杂后的催化剂颗粒直径增加到40~120nm;催化剂制备时400℃的焙烧温度是合理的;掺杂后催化剂的表面总酸量有所降低,但是弱酸量比掺杂前增加了,而弱酸中心的增加有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脱酸研究显示:2.5wt%的Fe2O3-ZnO复合催化剂用量、4.0wt%的乙二醇的添加量、并且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250℃和1小时的脱酸条件下,减四线馏分油的酯化脱酸率可以达到97.6%。在2.5wt%的Fe2O3-ZnO复合催化剂用量、3.5wt%的乙二醇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250℃和1小时的脱酸条件下,减二线馏分油的酯化脱酸率为97.8%。实验还对原油进行了酯化脱酸研究,结果表明,2.5wt%的Fe2O3-ZnO复合催化剂用量、4.5wt%的乙二醇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250℃和1小时的脱酸条件下,渤海原油的酯化脱酸率可以达到95.1%,对催化酯化脱酸精制后的原油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原油中原本该有的环烷酸羧基官能团消失了而新生成了酯类化合物,实现了原油的脱酸精制。
其他文献
真核细胞中基因转录过程包括起始、延伸以及终止等多个相关的阶段。在大多数的基因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II暂停在转录起始位点附近,转录的重新开始需要正性转录延伸因子b(P-TEFb)磷酸化RNA聚合酶II大亚基CTD上的第二位丝氨酸(Ser2)以及负性转录延伸因子DSIF和NELF,激活基因转录延伸过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正是利用宿主细胞内的上述转录延伸调控机制调节自身病毒基因转录。HI
学位
传统能源的枯竭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与主要矛盾所在,寻找和开发利用清洁高效的新型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问题的理想途径。氢气作为一种高效的能量载体,具有清洁无污染,能量密度高,便于运输等优势。因此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是一种理想的能源转化途径,以有效解决能源的短缺问题。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则是一种最直接、最简便的氢能转化方式。但对于单一物相的光催化体系,光解水产氢的活性仍然较低。因此,设计和构建高性能的
学位
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扩展对其能量存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开发高容量和能量密度电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广泛应用,本论文主要进行了硫、氧化物/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首先,通过静电纺丝、电沉积等工艺得到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的多孔硫/碳复合物纤维薄膜(rGO@S-PCNP),并将其直接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载硫量约为1.5 mg cm-
学位
GeSn合金作为Ⅳ族元素与CMOS工艺相兼容,是准直接带材料,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响应波段覆盖近红外乃至中红外波段,是Si基高性能光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尤其是实现Si基高效光源的最佳候选材料之一。本文分别研究了热退火和脉冲激光退火使GeSn薄膜晶化的过程和规律。制备出绝缘衬底上大晶粒GeSn材料(GSOI)和Ge衬底上单晶GeSn材料。提出Sn扩散诱导晶化制备高Sn组分GeSn量子点的新方法,观测
学位
催化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材料和环保等方面为社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极大地减少了能源耗费、废物排放。但是,工业催化剂的结构和成分非常复杂,使得催化剂构效关系的研究和高性能催化剂的理性构筑成了一个难点。表面科学研究通常在高真空环境中对单晶催化剂进行构效关系研究,但这与真实的催化环境存在材料、压力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在常压或者高压环境中对纳米晶模型催化剂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因其更加接近真实
学位
金属催化剂的表界面电子结构在电催化反应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其通过影响反应物、(表面)中间物种和产物的构型及它们与催化剂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控制着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因此,借助先进光谱技术原位分析与监测金属表界面电子结构及其对电催化过程的影响,对深入理解催化反应的构效关系和机理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极富挑战性。针对这一挑战,本论文首先在具有明确表面状态和电子能级的单晶表面构建了异质结,充分发挥
学位
近年来,利用重质原油生产高质量超清洁燃料的技术途径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加氢工艺是改善油品质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中加氢催化剂作为加氢处理的关键环节,其载体的研发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针对传统工业氧化铝及分子筛载体进行优化设计或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高效、简便的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形貌的纳米氧化铝载体材料,探究了氧化铝载体不同晶面暴露情况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活性相结构以及加氢脱硫反
学位
声波和光波的调控在国防、航空航天以及医疗等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普通天然材料在对声波与光波的调控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迫切需要可以有效调控声波与光波的人工微结构。声/光子晶体是材料常数周期变化而形成的新型人工复合材料,通过设计它们的单胞微结构,可以展现带隙、单向传输、类狄拉克锥以及拓扑边界态等奇异的特性。利用这些奇异特性可以实现隔振降噪、电磁波屏蔽以及隐身等功能。因此,声/光子晶体可以突破
学位
气体动压箔片轴承由弹性箔片和刚性轴承套组成,是一种以环境空气为润滑介质、具有柔性的动压轴承,因为具有高转速、长寿命、低成本、无油润滑和结构紧凑等优点,能显著提高旋转机械的DN值(转子表面线速度)、能量密度和效率,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循环机、高速电机、高速鼓风机/压缩机、微型涡喷发动机、微型燃气轮机和车用燃料电池用空压机等超高速设备。然而,因为气体动压箔片轴承自身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导致其支承的转子系统在
学位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轴承钢接触疲劳的微观结构演化机理和实验研究(No.51475057)”,“含夹杂或裂纹非均质材料摩擦磨损的微观机理研究(No.5187505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No.106112017CDJQJ328839,No.2018CDYJSY0055)”以及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非均质材料摩擦磨损的微观机理研究(No.CYB17025)”。非均质材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