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囊化细胞移植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已经用于I型糖尿病治疗、内分泌器官切除术后激素支持治疗、心肌梗死后心肌康复的辅助治疗,以及半月板受伤后促进半月板再生治疗。微胶囊移植后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微胶囊表面被宿主包裹,阻碍微囊化细胞氧气和养料的供给,导致微囊化细胞移植有效治疗时间缩短的现状。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纯化微胶囊材料和优化微胶囊表面性质来减少微胶囊在体内被包裹的现象来延长微胶囊体内移植治疗的有效时间,但是收效甚微。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海藻酸钠-聚阳离子微胶囊腹腔移植后被宿主包裹和排斥的规律、进而揭示微胶囊被宿主包裹影响因素、同时考察微胶囊移植的安全性。首先本论文在研究宿主排斥规律之前,以高纯度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和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CA)做为海藻酸钠-聚阳离子微胶囊研究模型,以肝癌细胞系HepG2、干细胞MSC为模式细胞,考查微胶囊移植入C57BL/6小鼠腹腔研究微胶囊移植的安全性。结果证明空微胶囊、载细胞微胶囊、二次移植载细胞微胶囊、和移植泄漏载细胞微胶囊的移植均未产生系统炎性反应、免疫毒性、肝肾毒性。其次,本论文以APA和ACA为研究模型,研究了微囊在体内被宿主包裹的规律及其相应时间点宿主排斥微囊的规律。实验结果证明微胶囊被宿主包裹第1d开始,至第14d进入稳定期,被宿主包裹数量不再变化;C57BL/6小鼠细胞排斥反应最高期出现在移植后第1d,炎性因子反应最高期出现在移植后第7d,整体排斥反应至14d基本消退。之后,本论文进一步深入研究微胶囊体被宿主包裹的影响因素,主要分析了炎性细胞、炎性因子和移植体积对微囊被宿主包裹的影响。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IL-6与游离微胶囊的回收率负相关,淋巴细胞、巨噬细胞、IL-6、IL-10和MCP-1与微胶囊表面被包裹的程度正相关;移植剂量与游离微胶囊回收率正相关,与微胶囊表面被包裹的程度负相关,并给出计算公式。结果说明炎性反应促进微胶囊被宿主包裹,移植剂量抑制微胶囊被宿主包裹。最后本论文根据以上结果对微胶囊移植被包裹程度进行优化,具体选用了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抗炎、微胶囊化干细胞移植抗炎、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共移植抗粘连三种优化方法。这三种方法提高了游离微胶囊回收率,降低游离微胶囊细胞包裹率,为微囊化细胞移植找到了三种有潜力的优化方法。本论文为微胶囊移植提供理论基础和为微胶囊的抗粘连方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且为微囊化细胞移植治疗指出更有潜力的应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