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与学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对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经历了几个世纪.大多数外语教师接受教学法培训的同时,却忽视了探讨第二语言的知识是如何储存和如何学习的;忽视了人们为什么要学习母语以外的其它语言.对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如能探究学习者因素,并且具备大量的有关外语学习的知识,作者认为是件非常有益的事情.所以,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一门外语的学习就成为实践中教与学的需要.其原因在于:认知理论其中的一个成功之处是信息处理模式;它的原则之一是学习者为中心.该文就是从这一理论出发进行构思的(这里的approach一词具有"理论"和"方法"两层含义),全文共分四章.认知法以认知理论,尤其是认知心理学为其理论基础.第一章阐述了与外语学习过程有着密切联系的认知理论.它包括认知理论对二语习得具有重要影响的几个基本因素;从认知的角度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和学习者,以及知识的分类.值得强调的是,不同种类的知识对教和学要求的方法也不同(这一点在第四章中作为学习策略进行探讨).第二章探讨了认知理论应用于外语学习.这一章所描述的认知理论主要是学习过程理论,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的记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该章中语言被看作一种复杂的认知技能,有着类似于学习者储存并学习各种信息的特性.把语言习得看作认知技能不仅为描述语言学习能力是如何改善的提供了工具,而且会促进外语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和使用.在第三章中,作者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影响外语学习的相关动机因素.换句话说,作者对于与认知理论相关的动机特性,以及这些特性以何种方式发挥作用以促进学习做出了理论上的分析.庄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动机与学能作为核心因素决定正规课堂环境中学习一门外语成功与否;另一方面,运用策略又可以通过提供一定的图式和技巧刺激学习者的动机.因此,动机与语言策略有着内在的联系. 第四章主要是基于OMalley & Chamot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分类,介绍了学习策略在认知理论中是作为复杂认知技能存在的.学习策略对学习结果有积极的影响.学习策略之区别于教学方法在于前者是学习者有意识的选择过程,而后者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该章中,作者在前几章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有关学习策略的几个问题.目的是促进学习者和教师运用学习策略. 总之,认知理论(方法)与学习者的动机和学习策略相结合,并在认知理论指导下,使外语的教与学更加有效,这对于课堂环境下的外语学习者和教师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该文旨在对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从语言形式与主题精神相融合的角度进行文体研究,探讨美国黑人自话与黑人民族性的相互关系.语言在社会中孕育产生并随之发展,作为文
威廉·巴特勒·叶芝,这位伟大的爱尔兰人,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之一,他一生发表诗歌约二十卷,剧本二十多部,并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现在评论叶芝及其作品
翻译活动是一种交际行为(communicatiOn),自然必须遵循交际的基本原则一重在成功地沟通.交际目的的差异,决定了判断这种沟通是否成功的标准也不相同.作为营销交际活动(market
篇章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即篇章性。评估篇章共有七个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跨篇章性。关于衔接和连贯之间的关系至今已有很多研究。就衔接对
T·R·沙玛评论说"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二十世纪第一流的文人之一".这位作家确实配得上这一评价.劳伦斯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涉及小说、诗歌、文学评论、
目前,国内外有关诗人无意识心理对诗歌变异语言表达的影响的研究,尤其是对诗歌中无意识影响有意识的方式的研究几近空白。本论文基于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
传统理论把隐喻仅仅当做一种修辞手段和词汇字面意义的偏离。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能单纯作为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它还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因为隐喻能反映语言和
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学是小说最辉煌的时期.它造就了一代卓越的小说家,同时也正是这些杰出的小说家使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狄更斯对此做出的贡献无
日本近代文学巨擘夏目漱石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他的后"三部曲"则集中体现了作家不朽的艺术魅力.该文以精神分析为依据,借鉴土居健郎用"甘え"理论对漱石作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