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汇聚式流体流动系统建模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口盆地位于中国南海北部陆架,是在晚白垩世复杂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白云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是该盆地面积最大、沉积厚度最厚的凹陷,而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研究首先基于钻井和地震速度谱资料分析现今地层压力展布状况。接着,在收集各项模拟参数和选取合理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对古地层压力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以汇聚式流体流动系统为切入点,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地球物理方法分析,结合岩矿薄片、粘土矿物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手段,从宏观刻画与微观观察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研究区汇聚式流体流动系统的主要特征。最后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建立起研究区汇聚式流体流动的主要模式。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白云凹陷浅层地层为常压,深部地层存在超压。现今超压系统分布在白云西洼、主洼和东洼中心的恩平组和文昌组内,并且在主洼内分布范围最广,其压力系数也高于其它次洼。(2)古压力演化历史中发育多个超压系统,每个系统都经历了独特的压力旋回。其中,主洼经历了两个半的压力旋回,超压释放发生在23 Ma和10 Ma。西洼和东洼各经历了一个半压力旋回,超压释放发生在10 Ma。南洼虽然经历了一个压力旋回,但其终保持在正常压力范围内。多期构造事件控制的断层活动是引起超压释放的主要原因,上覆泥岩地层的快速沉积则对超压起保存作用。(3)地层快速沉积引起的压实不均衡是白云凹陷深层超压的主要成因,生烃增压为次要成因,且生烃增压的贡献不超过20%。(4)油气运移和聚集与地层压力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在超压演化过程中,浅层砂岩地层中的常压区是最具潜力的油气聚集区,白云运动和东沙运动引起的超压快速释放是油气聚集的重要时期,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为压力降低最快的方向。(5)白云凹陷发育活动断裂、泥底辟、泥火山、气烟囱等多种垂向汇聚式流体流动系统,新生代火山活动提供了CO2的运动通道。根据流体流动系统的成因机制及其3D地震剖面和地震属性体上的特征,将研究区流体流动系统划分为断裂相关的流体流动系统、柱状流体流动系统和火山复合体系统。(6)流体流动过程中,物质自超压层段向封盖层以上地层迁移,引起浅层储集层岩石中粘土矿物转变出现突变,留下了一系列成岩响应。研究区流体流动的成岩响应主要表现为长石和方解石等矿物的溶蚀,以及片钠铝石和高岭石等矿物的沉淀。另外,强烈的热流体流动,使得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高于地层所经历的最高温度即现今温度。(7)在10Ma东沙运动造成的超压快速释放与油气充注期次能够很好的对应,是油气聚集成藏非常有利的时期;在23Ma白云运动的超压释放期,是油气具有的另一个有利时期。超压流体流动以流体在时间上的累积和空间上的汇聚为特征。而流体在时间上累积、在空间上汇聚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为汇聚式流体流动系统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而且导致了流体在压力梯度驱动下,沿着断裂及泥底辟、气烟囱和泥火山等柱状流体流动系统在垂向上的幕式充注和天然气快速成藏。(8)热流体的快速流动,在带来烃类流体垂向快速汇聚的过程中,也带来幔源CO2及新生代火山复合体脱气生成的CO2也沿沟源断裂系统发生垂向运移。在烃类气体与CO2充注先后顺序、烃类气势与CO2气势的势差、汇聚式流体流动系统分布位置等因素共同控制下,形成了白云凹陷高CO2气藏、烃类气藏以及两者的混合型气藏等三种气藏类型。总之,确定古压力场、汇聚式压力释放和流体流动过程,对揭示其油气富集规律及分布特征,预测有利勘探区带和规避高CO2风险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生产指导价值。
其他文献
中亚造山带(CAOB)是世界上最大的增生造山带之一,其形成始于新元古代(~1.0 Ga),持续到晚古生代(~250 Ma)古亚洲洋闭合,经历了陆缘增生、后碰撞和陆内造山作用等多个阶段。准噶尔地区位于CAOB的西南部,被认为是了解整个CAOB演化的关键构造部位。然而,由于缺乏捕虏体和深部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准噶尔地区下方的岩石圈属性和构造演化仍然备受争议。主要的争议在于,其基底应为一个前寒武纪微大陆还
学位
中国及周边气候环境的总格局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受季风环流影响的东南部湿润地区,受西风主控的内陆干旱/半干旱的西部地区,以及主要受西风带和印度夏季风共同影响的青藏高原地区。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洲季风控制的沉积记录和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带上;而受西风环流变化影响的中亚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全新世亚轨道尺度上。西风带连接着北大西洋以及与青藏高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
敦煌雅丹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新疆两省交界处,地处阿尔金山和北山之间的断陷盆地,西南侧为库姆塔格沙漠。研究区存在着两组走向近乎垂直的雅丹,北侧雅丹近南北走向,南侧雅丹近东西走向,西南侧为库姆塔格沙漠的线性沙垄,整个雅丹区350 km2左右。在如此狭小的区域存在着两组走向截然不同的雅丹,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个“孤例”,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议。雅丹是一种典型的风成地貌,最显著的特征是雅丹走向平行于主风向。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勘探逐步深入至复杂构造油气田、海底深部油气藏以及隐伏构造油气藏等领域,传统海上地震采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油气勘探形势下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高效、高密度采集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全球对油气能源的需求量巨大,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世界能源的需求量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作为海洋大国,我国的海洋油气储量十分丰富,海洋油气勘探逐渐开始接替陆地油气勘探输出资源的任务,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特提斯域东部,其记录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演化和晚古生代-中生代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并包含丰富的金矿资源,近年来广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关于该地区原特提斯洋俯冲-碰撞的转换时限,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弧后伸展时限和大陆碰撞时限,多期构造-岩浆作用与金成矿之间的关系,典型金矿内多阶段流体活动中金成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部的沟里金矿田为东昆仑地区主要的金矿富集
光学遥感是目前行星科学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遥测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相对比较容易获取,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探测任务中。而对遥测光谱数据解译的准确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空间风化作用、不同的观测几何条件等等。本学位论文通过采用空间风化模拟实验与实验室控制性光度测量对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微陨石撞击与太阳风粒子注入等过程在内的空间风化作用会改变物质原有的可见-近红外(VN
地球内部广泛存在速度不连续界面,这些界面的深度和起伏构造对于研究地球的组成、温度、压力及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主动源地震学方法耗资巨大,且受其穿透深度的限制,主要用于研究较浅的地球结构。目前全球范围密集地震台网布设,以及世界范围的中强地震频发,被动源地震成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下结构研究。在被动源地震学研究中,远震接收函数作为一种常用技术,为研究地壳上地幔速度间断面以及横向变化,提供了理想的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是目前同位素质谱测量中被广泛应用的研究工具,可以获得高准确度和高精密度的同位素比值测量结果。自上世纪40年代起,传统的同位素质量分馏校正理论一直被应用于核素质量的定量测量。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C-ICPMS测试过程中可能存在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现象,而在使用传统质量分馏校正模型校正仪器的偏移时,部分同位素的非质量分馏无法被校正。目前常见的同位素分馏校
世界上大部分的锡矿床都直接与高分异的S型黑云母花岗岩有关,但也存在一些锡矿床,以块状或层状矿体形式赋存在火山岩或沉积地层中,对这些矿床的成因机制长期存在争议。是否存在喷流沉积型的锡矿化作用,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问题。葡萄牙Neves Corvo锡铜多金属矿床无论是从矿床地质特征还是地球化学特征方面都具有典型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的特点,云南个旧矿床存在产于大理岩层间的层状锡矿化和产于玄武岩层内部及玄
作为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过渡时期,晚中新世-上新世(晚新近纪)发生了一系列与气候有关的地质事件,是研究气候变化、构造运动以及生物演化的关键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亚洲季风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南亚季风作为亚洲季风系统的一部分,与东亚季风气候相比,晚新近纪南亚季风气候的演化研究目前来说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且陆相环境中该时段的古气候记录相对薄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省,气候主要受控于南亚季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