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中医温病学,介绍了岭南地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风温病“风热夹湿”证防治方面的相关内容。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为常见病、多发病,常造成不可预测的局部流行和罕见的全球大流行,特别是近年来病毒变异之快、传染之广,人类缺少或根本无预防措施。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特别是流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中国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地区,20世纪发生的4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中有2次起源于中国,近年来新发现的流感病毒株也大多源自中国,中国每年因流行性感冒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是十分惊人的。然而,因为药物的副作用、作用时间点受限等原因,现代医学对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特别是流感尚未有理想的、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是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常见发热、恶寒、咽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等症状,属于中医温病学“风温病”范畴,采用温病学理论指导治疗,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岭南地区地处五岭以南,常年受偏东或偏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炎热潮湿,临床上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常见“风热夹湿”证;且岭南地区濒临大海,岭南地区的人群好以鱼鲜为餐,嗜食生冷,长期的饮食不节,易导致脾阳受损,运化失司,痰湿内生;同时,珠三角位于岭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流动性大,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亦无节律,常常导致肝气郁结、脾胃内伤。综合以上,岭南地区常年温暖潮湿,易产生风热夹湿之外邪,加之人群具有脾湿体质的特性,并嗜食肥甘,导致该地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常兼具风热夹湿特性,这与薛雪《湿热病篇》所论及“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相吻合。中医自古以来就有“上工治未病”的说法,强调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减少或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而自《黄帝内经》至《随息居饮食谱》,各代均有养生学方面的著作。本论文立足于归纳岭南地区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人群饮食作息、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特点,通过温病学的理论,指导岭南地区人群的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提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风温病“风热夹湿”证,养生要做到“天人相应”、“三因制宜”,结合人群体质特点、四季不同季节特点等合理调整生活作息与习惯,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达到“未病先防”,减少岭南地区人群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生率,阻断流感的传播途径,这对节约我国医疗资源起到积极、肯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