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范畴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而且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因为人类的认知始于空间感知,经过分类、概括,形成抽象的空间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借助隐喻认知其他事物,特别是难以感知的抽象事物。从广义上来讲,“空间范畴”和“空间概念”是等同的,但两者的侧重不同。范畴是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而概念是指在范畴基础上形成的词语的意义范围,是推理的基础。因此空间范畴与认知的联系更为紧密,而空间概念则与词义直接相关。以空间范畴作为研究对象也正体现出了本文对空间问题研究的方法和侧重点。本文对空间范畴进行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语言并非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语言表达根植于人们的身体经验和文化经验,所以,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空间表达和空间隐喻中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可以揭示出两个民族之间的认知共性及差异。沈家煊先生在《不对称和标记论》一书中明确指出,“解释语言现象应该是语言研究的最终目的”,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从认知的角度为英汉空间表达的共性与差异的产生原因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释。整个研究都是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些理论包括: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概念隐喻理论等等。这些全新的理论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方法,对很多语言现象都有极强的解释力。比如,英语中有on the sofa,on the bookshelf的表达,但事实上,沙发和书都是典型的三维空间。英语使用编码二维空间关系的介词on与沙发和书架搭配,而不使用编码三维空间关系的介词in,这说明语言并非完全反映客观世界。在人们的认知中,这些事物的功能属性是更显著的、更有意义的,其客观的物理属性不是非常重要。汉语也是一样的,我们说“沙发上、书架上”,而不说“沙发里、书架里”。本文将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类似共性及差异并做出认知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是修辞格,而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我们日常思维和行动所依赖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Lakoff&Johnson 1980:3)。因此,英汉空间隐喻的对比研究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空间隐喻是以空间为目标域,将空间域的意象结构投射到另一个域上,这样我们就能够用空间词语表达和思考其他概念,比如时间概念。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类似的矛盾表达,如汉语中有“前天”,“前程”,英语中有in the preceding weeks和in the weeks ahead of us,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在认知时间概念时存在着共性,即“未来在前”和“未来在后”的矛盾隐喻。认知的共性使得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认知的差异。本文将对英汉空间认知中的共性及差异进行对比研究。除了在语言研究方面做出的一点贡献外,本文对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本文希望能够通过解释语言差异背后的认知原因,减少由语言负迁移给英语学习者带来的困难,从而更准确地掌握并使用这些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