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绝经前子宫内膜癌(EC)病人的一般信息及其临床相关资料,探讨绝经前EC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点,以此发现那些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而被我们忽视的病人,从而进一步提高绝经前EC的早诊断及早治率。方法: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并确诊为EC的病人行手术治疗,且进一步行术后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分析的208例病人,依据病人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88例(病例组)与绝经后组120例(对照组),进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及其免疫组化特点,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贡献微薄之力。结果:1.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绝经前EC患者占EC的42%(88/208),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患者相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子宫肌瘤及卵巢良性肿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相比,阴道大量出血及合并肥胖、不孕不育、子宫腺肌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患者在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A12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相比,在肿瘤分期为IA期、IB期的患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相比,其前者在肿瘤类型方面,子宫内膜样腺癌占据最重要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相比,其免疫组化的ER、PR阳性率、PR阴性及ER、PR均阳性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绝经前EC的发生与阴道大量出血及合并肥胖、不孕不育、子宫腺肌症等临床症状有密切的关系。2.绝经前组患者的肿瘤分期大多为IA、IB期,由于分期较早,相对绝经后组治疗效果好,生存期长。3.绝经前组的肿瘤类型近全部为子宫内膜样腺癌,且多为高分化,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效果较好。4.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主要的免疫组化指标ER、PR的阳性率均有统计学意义,这样就为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