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丰富(约为8.9×1012 m3),主要赋存于煤系页岩。煤系页岩在宏观和微观尺度均存在显著的非均质性,对储层的可改造性影响较大。论文以河东煤田石炭-二叠系太原组与山西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运用钻孔统计、实验测试、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可改造性特征,优选优质储层,探讨非均质性对可改造性的影响机理,得到如下认识:依据页岩连续厚度和夹层情况,将煤系页岩储层由上至下划分为Ⅰ、Ⅱ、Ⅲ和Ⅳ四个层段,页岩厚度分别为26.79 m、17.42 m、11.13 m、25.32 m;厚度变异系数分别0.56、0.33、0.79、0.69。太原组底界平均埋深676 m。有机质类型Ⅲ型为主;TOC平均为3.27%,TOC变异系数平均为0.49;Ro平均为1.93%,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石英含量平均为40.63%,变异系数平均为0.11;黏土矿物含量平均为46.88%,变异系数平均为0.16。比表面积平均为4.65 m2/g,变异系数平均为0.43;总孔容平均为0.007 m L/g,变异系数平均为0.26;孔径平均为20.25 nm,变异系数平均为0.44;孔隙度平均1.62%,变异系数平均为1.01。渗透率分布范围0.0193.67×10-3 m D,平均0.331×10-3 m D;渗透率变异系数0.001.92,平均为0.92。自第Ⅰ至第Ⅳ层段,储层特征综合评价系数为Q1=(0.69,0.48,0.31,0.58),储层非均质性综合评价系数为Q2=(0.42,0.65,0.32,0.63),综合评价系数Q综合=(0.55,0.57,0.32,0.60)。矿物可压裂性依次为0.57、0.28、0.33、0.66,岩石力学可压裂性依次为0.55、0.50、0.49、0.34,综合可压裂性依次为0.65、0.39、0.44、0.52。厚度、TOC和含气量、石英含量等参数非均质性越小,比表面积、孔隙度、平均孔径和渗透率非均质性越大,孔裂隙的构成越复杂,对压裂越有利。综合宏观储层展布和微观储层特征及其非均质性特征,认为第Ⅱ层段为优先压裂段。论文获得了河东煤田煤系页岩气储层的空间展布、储层地化、储层物性及可改造性特征,阐明了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获取了优质层段和优选压裂段,揭示了储层非均质性对可改造性影响的微观机理,其认识为煤系页岩气储层评价开发和优选优质储层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