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取得快速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我国现在已经并经历快速城市化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城市的经济和形态在规模和结构上以不同的速度、多样的形式迅速发展和演变。城市化也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国民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因此,如何有效地衡量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评价城市化空间格局、测度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就成为现在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美国军事气象卫星DMSP的OLS传感器的夜景灯光强度影像数据,其产品能够在黑暗的背景下清晰地捕捉人类活动的足迹,适合宏观尺度上研究城市化空间格局与变化过程,从而克服了传统数据复杂、高成本、主观性强、区域对比性差的局限。本文以2003年和2009年两年DMSP/OLS夜景灯光影像强度数据产品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夜景经济模型、城市化综合水平的灯光指数,然后根据引力模型和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我国地级城市腹地和城市经济网络联系。笔者通过构建地级城市综合城市化水平指标CNLI、城市化夜景经济效应ULEI指标、城市腹地规模等级和城市空间网络强度,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城市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以及城市规模等级的演变和格局变化。研究表明:1)我国城市化水平发展快速,但地区差异明显,呈现北方快于南方、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的城市化空间格局特征;2)城市化水平呈现明显的“沿海地区>平原地区>丘陵地区>中部高原地区>西部山地地区”的空间衰减规律;3)我国的国家政策、金融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对地方城市化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4)北方一些城市出现城市化整体水平高但地利用率低,而南方城市总体呈现城市化程度高,土地发展空间受限的局势;中部城市的城市化偏低,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我国城市化还需进一步发展和加强;5)我国城市影响势力空间呈现“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的趋势,但我国城市群影响力下降,城市化水平差距正逐渐减小;6)我国城市化具有明显的“北移”和“内迁”现象;7)从空间联系强度上验证了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级别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