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是来自东北的“极地女作家”,自踏入文坛以来她始终保持着一贯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追求。“东北极地”的生长环境对迟子建的文学、文化心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综观迟子建的小说作品,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她对故土家园的眷恋情丝。东北大地上的地域风貌、底层民众和神奇的鄂温克民族,都深深的在迟子建心里扎下了根,为其文学大厦的搭构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同时也深化了其作品的文化内涵。基于此,本论文试图从文化视角出发,通过对迟子建小说作品的细读,从地域文化、底层文化、和民族及宗教文化三方面入手解读其文学创作的深层文化特质并对这一文化特质的形成原因进行剖析。本文的绪论部分对迟子建的研究现状做概括综述,并简要介绍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方法及思路。主体部分共三章:第一章,地域文化的呈现。迟子建怀揣着对东北大地的钟爱书写着故乡独特的黑土文化,从自然风貌到人文民俗,俨然一幅瑰丽的自然风景画。童年的成长经历为这幅风景画打下了基础,成为其文学作品创作中特殊地域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第二章,底层文化的书写。从迟子建的小说中我们很少能发现宏大的叙事场面,相反,她总是立足于最普通的日常生活大地上,在底层民众间发掘人性美的闪光,她为读者建构了一个以“小人物”为主的生存文化空间,在这不大的、充满艰辛苦难的小空间里灌注满了她对“下层人民”的怜悯与关怀。第三章,民族及宗教文化的观照。鄂温克族是生长在东北地区日俄边界的一个少数民族,迟子建在其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为世人展现了一个少数民族古老神秘的文化历史。这部作品对鄂温克民族的全方位写作让读者深切的领略到了其民族及宗教的文化内涵,同时,通过作品,迟子建表达了对古老民族衰亡命运的惋惜,呼吁人们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古老民族文化的消亡进行深刻的反思。论文的结语部分对迟子建及其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义做出总结评价。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底层文化和民族及宗教信仰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在为“弱势群体”而发语。她带着作家所肩负的文化使命感,用温情的文字,坚守着属于她自己的文学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