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学校的辍学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高中是连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纽带,这一阶段的辍学问题日渐凸显,特别是在农村普通高中更为严重。农村高中学生的流失意味着大批量的农村学生放弃了通过教育改变底层命运的机会,而这一机会对于农村人而言曾是一种魔法一样的存在,寄托了农家子弟所有的生活理想和期望。但是,在物质贫困问题不再成为辍学主要根源的今天,农村高中的辍学现象却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本研究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切入,以贫困文化和反学校文化的视角对农村高中辍学现象予以实证考察,探析其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运用访谈、观察、实物分析等方式对一所农村普通高中进行田野调查发现:农村普通高中生辍学有显性与隐性之分,其中“隐性辍学”问题更为严重。大量的学生虽然身在学校,却表现出对学习的漫不经心、经常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形成了在学校“混日子”的潜在辍学群体,而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这一部分学生。隐性辍学是显性辍学的前期准备,二者在其社会文化根源上是没有根本差别的。几千年来农耕文化孕育的乡土文明在现代化程度更高、更加繁荣的城市文明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它的精神内涵,形成了畸形的物质富足与精神空虚的矛盾。人们追逐金钱和利益的欲望越来越高,精神上的空虚感与孤独感却越来越强烈,农村贫困文化由此产生。这种贫困文化显露出农村文化浅陋和贫乏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一种对农家子弟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通道变得越来越窄的残酷现实的回应,一种适应痛苦的心理防护机制。这种贫困文化通过农村社区与家庭的相互作用传递给学生,在学校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农村高中生形成了以逃避学习、“找乐子”、冲撞老师和集体反抗为特征的反学校文化。这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孩子对学校教育的工具性以及自身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洞察,但他们的洞察与反抗却难以逃脱命运的自我诅咒,最终使得他们走上辍学之路。农村高中生辍学现象并非单个的特殊现象,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事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乡村教育的回归与重建是当务之急。一方面,我们要有直面无根的乡村教育的勇气;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在加强社区教育、重新树立乡土文化的价值和尊严,转变农村学校教育的单一城市化取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优秀教师扎根农村等具体实践上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