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碲是一种分散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低,仅为6×10-7%,但在冶金、化工、电子等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碲资源开发途径大都是从铜精炼厂的阳极泥中获得,产量较低,远不能满足我国对碲需求的逐年增加,而微生物浸矿因其具有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和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处理低品位、难处理的复杂矿物,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论文通过对酸性污水和土壤中浸矿微生物的选育及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对低品位碲矿进行浸矿工艺的研究,旨在探讨其浸出低品位碲矿的可行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本论文首先从成都崔家店热电厂附近的酸性污水和土壤中富集得到一种混合细菌。利用此混合菌对低品位碲矿进行初步浸出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0℃、初始pH2.0的条件下,25d后该混合菌对碲的浸出率可达78.6%。(2)对富集菌液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3株纯细菌Z1、Z2和Z3。对其进行纯培养可发现培养液由浅绿色变成淡黄色,最后变成红棕色,并且产生沉淀。形态学观察的结果表明细菌呈短杆状,可游动,为革兰氏阴性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三株细菌均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3)由比浊法绘制的生长曲线显示,0-20h为细菌的调整期,20-48h为其对数生长期,48h后进入稳定期。细菌在对数期内生长最快,活性也最高。在细菌培养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下降,48h后稳定在1.2左右。细菌的Fe2+氧化能力测定表明,3株细菌均有较强的Fe2+氧化活性,培养48h后的氧化率分别为90.38%、95.24%和97.32%,其氧化能力曲线与细菌的生长曲线相吻合。(4)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活性最强的细菌Z3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1.5、温度30.1℃、接种量15.2%、装液量63.3mL。在此条件下培养48h,细菌Z3的Fe2+氧化率可达到98.51%。(5)细菌Z3对低品位碲矿的浸出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浸矿工艺为:初始pH1.5、温度30℃、细菌接种量15%、装液量60mL。在此浸矿条件下,30d后该细菌对碲的浸出率可达到7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