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综述了菝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以及多酚类化合物为主的天然产物的抗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对菝葜属植物牛尾菜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运用多种分离手段,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技术,从根茎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3个,另有13个化合物首次从牛尾菜中分离鉴定出来,其结构类型涉及苯丙素及其糖苷、橙酮及其糖苷、香豆素及其糖苷、胡萝卜苷衍生物、脂肪酸类和甲基原薯蓣皂苷。接着对牛尾菜不同提取部位和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活性评价,具体包括:(1)粗提物、不同部位和5种苯丙素糖苷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评价;(2)粗提物和不同部位抑制晚期糖基化的活性评价;(3)大部分化合物的多种人体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以及W-5促进人肺癌A549和NCI-H1975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5种苯丙素糖苷类化合物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发现它们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羟基个数相关;(2)不同提取部位有很好的抑制牛血清白蛋白(BSA)-葡萄糖和BSA-丙酮醛模型中荧光产物AGEs的形成,并在BSA-丙酮醛实验中,它们的抑制率与待测样品浓度呈剂量正相关;(3)W-5和W-27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W-2、W-3、W-6、W-10、W-15、W-18、W-19、W-24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4) W-5对人肺癌A549和NCI-H1975细胞的凋亡机制研究发现W-5使细胞停滞在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且W-5通过上调p-JNK,下调p-Akt,减弱MAPK和PI3K/Akt通路的活化程度,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第三部分对菝葜属植物四棱菝葜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运用多种分离手段,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技术,从根茎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2个,另有7个化合物首次从四棱菝葜中分离得到,结构类型涉及2-芳基苯并呋喃类、原花青素类、二氢黄酮醇糖苷类和谷甾醇衍生物。接着,对该植物的不同提取部位进行了抑制晚期糖基化的活性筛选,和部分化合物的多种人体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显示:(1)四棱菝葜粗提物、乙酸乙酯部位、丙酮部位和甲醇部位均有很强的抑制BSA-葡萄糖和BSA-丙酮醛模型中荧光产物AGEs的形成,并在BSA-丙酮醛实验中,它的抑制率与待测样品浓度呈剂量正相关;(2)S-2在所用的每一株细胞中均有弱效抗肿瘤作用,化合物S-8和S-9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 第四部分包括:(1)山茶属植物金花茶不同提取部位的总酚含量测定;(2)乙醇粗提物和不同部位的槲皮素含量测定;(3)运用HPLC-Triple TOF-MS/MS技术对金花茶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4)乙醇粗提物和不同部位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抑制活性评价;(5)运用HPLC法研究金花茶粗提物、不同部位和槲皮素清除丙酮醛的降解曲线;(6)最后用HPLC-MS/MS法分析槲皮素和丙酮醛的加合产物。结果表明(1)金花茶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其乙醇粗提物中的总酚含量为255.97 mg/g,乙酸乙酯部位的总酚含量最高(551.66 mg/g),而剩余水部位中的总酚含量最低(186.64 mg/g);(2)乙醇粗提物中槲皮素的含量是1.85mg/g,乙酸乙酯部位为3.43 mg/g;(3)通过化合物的二级质谱裂分信息分析鉴定了16种化合物,主要是儿茶素类,原花青素类,槲皮素及其糖苷类,二氢槲皮素及其糖苷类,山奈酚及其糖苷类和二氢山奈酚及其糖苷类;(4)金花茶乙醇粗提物、二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具有很好的抑制BSA-葡萄糖和BSA-丙酮醛模型中荧光产物AGEs形成的活性;(5)金花茶不同部位及槲皮素都能很好的清除丙酮醛;(6) HPLC-MS/MS结果表明槲皮素能与丙酮醛发生加合反应,形成了一个丙酮醛和槲皮素的加合产物和两个丙酮醛和槲皮素的加合产物,证明槲皮素是通过与丙酮醛发生亲核加成来清除丙酮醛。 第五部分用白藜芦醇和橙皮素进行了清除活性羰基丙烯醛动力学实验及其机制的研究。在37℃,当白藜芦醇及橙皮素分别和丙烯醛等量混合于pH7.4的磷酸缓冲盐溶液中反应12小时,仅有6.4%和5.2%的丙烯醛残留。在pH5.4的缓冲液中,加合产物的量明显少于在pH7.4和8.4。据此推测可能是酚性化合物在偏碱性环境下更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清除丙烯醛。用HPLC-MS/MS法分析了白藜芦醇和橙皮素与丙烯醛的反应混合液,并发现存在有一个或两个丙烯醛加合到白藜芦醇或橙皮素上的产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并通过NMR鉴定了一个白藜芦醇丙烯醛加合物和两个橙皮素丙烯醛加合物。结果证明白藜芦醇和橙皮素可以和丙烯醛发生亲核加成,从而清除丙烯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