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成、引起血管弹性及功能降低甚至堵塞,从而导致血管所营养的组织失去营养及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的异常增殖及迁入内膜导致新生内膜形成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c-Ski,是禽类白血病转化病毒v-Ski的细胞内同源物,其最早作为原癌基因而被发现。随后,在发育及肿瘤研究中证实c-Ski可作为TGF-β/smad途径的辅阻遏子,通过抑制Smad磷酸化及活性复合物形成而阻断TGF-β/smad对靶基因的调控。此前,诸多研究表明,TGF-β激活smad3信号通路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我们推测c-Ski将有可能通过影响TGF-β下游信号通路而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此,我们借助体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等对c-Ski的作用、机制以及其自身的基因表达调控等进行了探索。具体研究内容为:1、用TGF-β刺激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A10细胞模拟在体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情况,过表达及干扰A10细胞中c-Ski表达,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借助细胞信号通路检测明确其分子机制。2、构建大鼠球囊损伤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借助c-Ski体内基因递送观察其对在体致伤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进一步从在体证实c-Ski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与机理。3、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γ, PPARγ)对c-Ski表达调控的初步研究,进而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凝胶迁移滞后实验、染色质共沉淀实验、细胞增殖实验等进一步阐明PPARγ对c-Ski的调控机制。4、动态检测大鼠高脂饮食及球囊损伤两种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动脉壁内源性c-Ski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探索内源性c-Ski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及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我们证实:1、c-Ski能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及血管内膜增生,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分子机制在于c-Ski抑制TGF-β/Smad3信号通路而促进p38信号通路,从而上调了p21和p27。2、c-Ski是核受体PPARγ的又一靶基因,PPARγ可通过与其5’-UTR的-865~-853处DR1序列“AGGTAAGGGGACA”结合,从转录水平上调c-Ski而发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的抑制作用。3、在大鼠高脂饮食及球囊损伤模型中,动脉组织内源性c-Ski蛋白水平进行性降低,而mRNA水平却无显著变化,表明其受到转录后水平调控。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初步实验表明miR-17-5p可能与c-Ski3’-UTR结合而从转录后水平抑制c-Ski表达、并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上述研究结果是对c-Ski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机制与调控的率先探索与阐明,其不仅证实c-Ski是一具有潜力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而且对内源性c-Ski的表达调控机制解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理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