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之对居住区绿化率与居住区绿化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渐地提高。单一的景观绿化设计或者是纯粹的生态设计已经达不到现代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环境营造的要求,随之促进现在居住区绿化景观、生态、服务三者为一体的绿化发展形势。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效地评价郑州市居住区植物群落在视觉美感和植物群落生态特征以及服务功能,使之落到实处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之对居住区绿化率与居住区绿化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渐地提高。单一的景观绿化设计或者是纯粹的生态设计已经达不到现代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环境营造的要求,随之促进现在居住区绿化景观、生态、服务三者为一体的绿化发展形势。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效地评价郑州市居住区植物群落在视觉美感和植物群落生态特征以及服务功能,使之落到实处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对郑州市6个居住区中的植物群落物种的种类构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植物景观效果和景观评价等方面出发,并结合郑州市的地理环境状况、气候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综合评价居住区的景观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指出郑州市居住区内植物景观营造中的不足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为今后郑州市居住区建设“美观性”、“生态性”、“服务性”的植物群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调查与分析结果:在调查的郑州市6个居住区36个植物群落样地中,共有植物83种37科60属。调查区共有乔木46种,灌木30种,藤本1种,草本6种,其中包含常绿树种36种,落叶树种47种。调查区内含有>10种的科是蔷薇科,含11属、20种。36个植物群落样地中乔木与灌木的密度比平均值为0.0043:1,乔木层与灌木层相差较大,灌木层密度远大于乔木层密度。根据调查区植物的应用角度分析得出6个居住区的植物种类差别不大;根据居住区植物的生活型组成分析得出,植物群落类型最多的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从植物的空间结构调查分析得出,调查居住区树木平均胸径在10-20 cm之间、平均树高在2-5m之间、平均冠幅在2-4 m之间。通过对调查区植物群落样地中的物种多样性的分析,得出调查区植物群落Gleason指数平均值为1.1398、Margalef指数平均值为1.0887、Simpson指数平均值为0.5880、Shannon-Wienner指数平均值为1.2807、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为0.7811。物种多样性Gleason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中均最高的为乔木层。对调查区中的植物观赏特性分为观花、观果、观叶、观枝干以及观姿态植物,调查区观花植物有46种、观果植物有25种、观叶植物有52种、观枝干植物有21种。观花乔木是郑州市调查居住区观花植物中的主要乔木树种,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季的3-5月,花色以粉-红色系最为丰富;观果乔木是郑州市调查居住区观果植物中的主要树种,果期主要集中在秋季的9-11月,果色以红色系最为丰富,观果植物的果型中核果和蒴果比较多。观叶灌木是郑州市调查居住区观叶植物中的主要灌木树种,观叶植物所呈现的单色叶类型比较多,且叶色按照观赏季节分,占比较大的是秋叶色。观枝干植物中红棕色系在观枝干颜色中占比较大。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视觉美感、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三个准则层的12个方案层指标构建了郑州市调查居住区植物群落景观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在指标的权重方面,准则层中生态功能较视觉美感和服务功能最为重要。通过专家和专业人士对植物群落样地进行打分和综合评价得出在36个植物群落样地中,植物群落景观CEI综合评价指数为Ⅰ级的群落有3个、Ⅱ级的群落有28个、Ⅲ级的群落有5个、植物群落景观CEI综合评价指数没有存在Ⅳ级的群落。说明郑州市调查居住区植物群落景观整体质量处于良好的水平层次。针对调查居住区36样地植物群落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1、强调植物的生态功能;2、提高植物的多样性;3、提高乡土树种应用;4、因地制宜选择树种;5、提倡垂直立体绿化,增加居住区绿化面积;6、城市风貌与视觉美感的结合;7、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养护管理模式;8、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构建不仅给居民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城市的绿地景观,因此,在进行合理的植物营造时,也要注重景观生态效益,健全景观生态结构,合理种群的结构可以促进居住区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且植物群落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功能全面化的发挥。
其他文献
目的:汉化产后连结问卷(Postpartum Bonding Questionnaire,PBQ),并在国内产妇群体中进行中文版修订和信效度检验。方法: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便利选取413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项目分析、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区分效度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对中文版PBQ问卷进行信效度评价。结果:中文版PBQ问卷包含连结障碍、分离和拒绝、照顾婴儿的焦虑和烦恼情绪、情感缺乏与虐
发展历程:随着中国近三十余年经济快速发展,母婴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初期成型、快速发展以及成熟蜕变阶段。中国母婴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的渠道单一、商品稀缺、需求简单,逐步发展到如今的线上线下全渠道经营、商品品类丰富、产品专业、设计独立、需求多元化,消费主力也随着时间推移从70后逐渐转变为90后。从传统、严厉的育儿方式到科学化、精细化育儿。产品特征:随着母婴行业的发展及母婴用户需求的多样化,母婴行业从单一
2C型蛋白磷酸酶(PP2C)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残基蛋白磷酸酶,在ABA诱导的种子萌发信号途径中作为负调控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与穗发芽可能相关的PP2C候选基因,本研究选用两个穗发芽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结合荧光定量RT-PCR技术,搜索筛选出了在籽粒中高表达且在两个穗发芽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中表达差异较大的候选基因。在此基础上,对3个候选基因进行了克隆并系统分析了它们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将中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碰撞”所擦出的“火花”,成为了现代教育教学机制形成的科学依据。“生活教育”理论包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真善美统一”的思想,在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文学科,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生活相接,有着“剪不断”的关系。因此,本文试图调查研究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与产生的原因,探究在中
高温、干旱胁迫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而植物的气候空间上限能反应高温胁迫温度指标随光、湿、风等多种气象因子的变化。因此,本研究选取温带低山丘陵区代表性树种栓皮栎幼苗和代表性农作物冬小麦,研究其植物气候空间上限。通过分析两种植物在不同风速及土壤湿度条件下,叶气温差(叶片温度与空气温度差值)与太阳辐射关系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从而建立不同风速及土壤湿度条件下叶气温差列线和气候空间的上限列线,最终建立
西部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性决定其乡村减贫的艰巨性以及转型振兴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从西部地区脱贫县科学识别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给予针对性支持,可为构建先后有序、精准高效的乡村振兴帮扶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2019年西部12省区的830个县域样本数据,从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结构等五个维度构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难度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测算方法与筛选流程,建立乡村振兴重点
土壤盐渍化是全球环境和生态面临的问题之一,它总是威胁人类赖以生存且有限的土地资源。本研究以白花泡桐种子为材料,在MS双层培养基上播种,通过室内模拟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不均衡分布的情况,研究白花泡桐根系对不同盐分分布胁迫的应答机制。对盐胁迫下白花泡桐生长和生理方面的响应、根系构型和离子流方面的影响、离子含量、激素和基因等方面进行研究,初步得到白花泡桐幼苗对不均衡盐胁迫的调控机理,为盐碱地泡桐种植和大力
为了探究环境因子对泡桐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一年生白花泡桐实生苗和埋根苗进行了温度与日长对泡桐苗木生长发育影响试验,以树龄为5年的‘毛白33泡桐’一年生嫩枝为试验材料,在遮阳条件下进行了插穗剪截方式(带顶芽和不带顶芽)与ABT生根粉组合扦插试验,以杂12泡桐优良无性系水培芽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光周期对泡桐组织培养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温度与日长的调控下埋根苗与实生苗顶侧芽生长发育存在差异,随着
本文以牡丹品种‘凤丹白’、‘乌龙捧盛’、‘太平红’试管苗茎基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三个品种在生根关键期的代谢产物,以酚类差异代谢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KEGG、Lipid Maps数据库,对筛选出的不同品种间的差异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探究不同品种间对根原基形成可能有重要作用的差异酚类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关键酶,从而明确酚类物质代谢与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关系,以期为解决牡丹试管苗
分蘖是禾谷类作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分枝,是株型建成的重要指标,与作物产量密切相关。分蘖性状是株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分蘖角度调控分蘖间隙,对光截获和邻近植株间的竞争至关重要,分蘖数则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选择培育具有合适分蘖性状的小麦品种,能极大改善株型并提高其产量。了解小麦分蘖的分子遗传机制,挖掘有利的等位基因,有助于改良株型和培育高产小麦新品种。本研究以一个四倍体小麦株型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