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结合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森林生物工程修复技术引进”,通过对国内外退化河岸修复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筛选四种护岸技术(抛石结合植物扦插、乔灌草混交的全系列植被护岸、天然材料织物垫平铺护岸、土工织物扁袋护岸)应用于重庆市长寿区桃花溪受损河岸,进行长期监测治理,分析比较各护岸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态河岸技术进行稳定性评价。其研究结果为:从各护岸模式的土壤环境效应角度分析,天然材料织物垫平铺护岸与全系列生态植被护岸对受损岸坡的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及抗蚀抗剪性能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土工织物扁袋护岸对士壤的结构与肥力的改善效果相对较差,但由于土工织物扁袋有垄土及缓坡作用,其稳定岸坡的效果较好。在改善士壤环境方面,近水区的土壤环境比远水区要好,且土壤表层的质地结构、肥力特征指标及抗蚀性能在整体上优于浅土层,但差异性不是十分显著。通过选取测定的30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发现,影响河岸稳定性的指标主要为反映土壤抗蚀性的团聚体破坏率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通过综合指数值可以看出,天然材料织物垫护岸与全系列植被生态护岸的稳定性明显好于人工织物扁袋护岸与原生态半裸地。因此,从河岸稳定性与植被生长特性角度考虑,将天然材料织物垫与植被护岸在桃花溪河岸沿线进行推广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改善沿线河岸的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