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发展带来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全面转型,产业集聚方式和机理也随之而变。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原有价值链分工体系被打破重组,产品生产过程中中间产品增多,生产模块化、专业化转变,生产组织方式发生颠覆性的变革。新环境下,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必要性的探讨以及对刺激生产组织变革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指导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同时,由于行业间存在异质性,各行业对信息技术需求程度各异,因而在讨论制造业“集聚—扩散”时需要将行业差异纳入考虑范围。本文在理论层面上从需求端、供给端以及产销双方关系对“互联网+”下制造业产业“集聚—扩散”效应进行分析。同时基于2003-2014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结合,对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的行业差异进行讨论。研究发现,互联网将制造业从孤立的生产单位转化为整合的自动化设施,并且实现产品模块间、行业内的互联互通。个性化需求刺激产业生产向专业化、服务化转变,价值链上企业分工细化,由此导致制造业“集聚—扩散”现象,具体分为四类:始终集聚,先扩散后集聚,先集聚后扩散,始终扩散。其中,集聚的转折点呈现出行业差异,先集聚后扩散的行业转折点主要位于互联网普及率20-30%水平,而先扩散后集聚的行业转折点在40-50%水平。这些差异是由“互联网+”下分工细化导致的行业间集聚、行业内集聚与行业内扩散综合决定的。行业内分工合作能促进集聚也能导致扩散,行业间分工合作则导致通用性较低的一方的扩散。生产工序简单的行业呈现服务集成企业与生产企业相互集聚,而生产工序较为复杂的行业,模块之间耦合度要求高,集聚更有利于科技联动创新,增强最终产品的竞争优势。模块厂商也凭借网络技术互联互通,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分散选址。在分工与合作过程中,行业间界限逐渐模糊,部分行业最终产品之间专业性增强,行业内粘度降低,逐渐分散于被服务行业周围,表现为行业内扩散、行业间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