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论议与隋唐学术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6035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议,即讲论和对议,是中国中古时期的的一种学术交流方式。自东汉佛教传入以来,历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在中土得到充分的发展。佛教与佛学作为一种异质文明形态,在中古时期与中土固有的儒、道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对话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家论议开始只限于一些清谈名士、道佛大德的自发的争论和辩难,大多使采用书信的方式,或者是论文的形式,互相表达自己的见解,也偶尔出现由统治者组织的宫廷论辩。到了南北朝,才有了封建帝王组织的在庙堂之上的三家论议。儒释道三家在语言、概念和思想上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融合、会通,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论议的焦点问题是道教依附儒家,在政治上排斥佛教,并积极发展自己的宗教理论和斋戒礼仪制度。佛教也依附道教,迎合儒家以求发展。儒家则一方面融合道教,发展玄趣哲学,排斥佛教,却容忍它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儒学的衰落,佛道的兴起,儒佛之争逐渐演变为儒道的联合排佛。到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儒释道三家在庙堂之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此时的论议大部分是在封建统治者的组织下,采取了围坐一堂,相互辩论的形式,即互相立义,辩驳对方。与隋之前的儒释道论议相比,隋唐的儒释道论议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鲜明的不同。从形式上,儒释道论议基本上都是在庙堂之上进行的,到唐朝中后期,逐渐固定在皇帝降诞节上,在论辩程式上也逐步完善,并演化为缁黄论议之制。而论议的主题也随着辩论的过程逐层深入,由政治地位到思想内涵,由伦理道德到哲学思辨。儒释道三家并立共存,互相辩难答问,促使了三家之间在思想上的交流、融合与发展,也给隋唐时期的学术思想发展带来了重大变化。思想上的争竞,促使了儒释道三家各自在思想理论上自我完善。儒学吸收了佛教宗教哲学的思辨论证方法及本体论哲学,使自身的哲学思辨,尤其是在本体论的思维模式诸方面均有所建树,实现了由汉代的宇宙论向心性本体论的转变;佛学则吸收儒学中的伦理因素和人性论思想,进一步中国化,或者说是儒学化,一方面吸收了儒学中的伦理的因素,使其多数宗派具有了世俗色彩,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儒家的人性论思想,使佛教逐渐由佛心论走向了心性本体论哲学;道教则把理论上的探讨和外在的修炼方法相分离,吸收儒学和佛学的营养,创立新了道教理论,使道教丹学理论从外丹学走向内丹学。三家学说在理论上相互诘难,在思想内容上相互改造,在学术上相互吸收,而在社会影响上相互消长。在这一时期,三家争竞趋融,共同构成了隋唐学术的主要思想要素和基本框架,推动了隋唐学术的繁荣和发展。三家学说在争竞趋融的基础上,共同走向了心性论的道路,为宋明理学的诞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IP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和流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IPTV正成为世界IT业内非常热的话题,并逐渐形成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IPTV改变了传统电视
针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于飞机零部件自动化钻孔时绝对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利用极限学习机(ELM)算法建立机器人法兰中心点理论位置与实际位置之间的误差模型,并优化补偿机器
Ad hoc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s,MANETs),也被称为自组织网络,是一种由移动终端组成的、终端之间能够不需要基站支持而相互通信的多跳无线网络。Ad hoc网络在使用上有很
母猪难产是母猪分娩胎猪难以顺利生产的统称。初产母猪因早期饲养管理不善、母猪过度肥胖、母猪年龄大、腹中胎儿过大等因素,都可导致难产症状。出现难产,建议将药物助产、人
现代建筑土建工程项目都倡导节能减排,强调节能技术应用效益的最大化。为了深度了解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土建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本文也主要探讨了建筑行业领域当前的节能技术客
本论文研究的是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对A股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抑价的影响问题。IPO抑价是指股票的发行价格低于上市首日价格,从而产生正的初始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汉初官吏经济犯罪的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传世历史文献和出土简牍资料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对汉初官吏经济犯罪的类型、惩罚措施,引起官
Rocuronium Bromide(中文名:罗库溴铵)是荷兰Organon公司开发的甾类非去极化肌肉松弛剂,1994年在美国首次上市。在美国、加拿大以及大多数欧洲国家处方量居于肌松药的第一位
给排水施工项目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细致的施工部分,排水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给排水系统整体质量.施工企业需要充分重视给排水施工内容,全面分析施工过程中可
在现代文学史的叙述中,一直以来把清末民初翻译所带来的在汉语中留下外来印迹的现象称为“欧化”。本人在对清末民初文学文本的研读中,发现这一结论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其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