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与“第三代”:当代诗歌写作的两极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vent_chri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把“十七年”诗歌和“第三代”诗歌看作话语,并从话语的诸要素方面进行对应性考察时,发现这两个时期的诗歌写作状态及文本构成具有诸多极端的对应性特征。这些对应性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对这两个时期的诗歌写作做出更客观、更公正看待。本文便是对从这一视角打量这两种状态诗歌写作的论述。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从语境、说话人、文本、读者和接受等方向上对这些对应性的论述。“十七年”诗歌和“第三代”诗歌写作的对应性集中体现在诗歌主体(说话人)的写作视角、主体人称、文本的实现干预和介入性、文本语言及作品对读者的沟通意图等方面。在写作视角上,“十七年”诗歌是上指的、仰视的,具有造神的目的性和构建国族寓言的显在使命感:这一视角又集中地指向三个方向:以伟大的节日庆典为主题的对中国的想象、以太阳为核心的意象群所组成的领袖崇拜和以城市符码为代表的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狂想,是对国族寓言的集中和极端书写。相应地,在“第三代”诗人那里,诗歌的视角则下倾和滑落,从国家、时代、大文化转向了个人、地方、家、日常生活和传统,笔触远离了英雄及其光辉业绩和传奇故事,专注于对繁琐的普通小人物日常生活进行不做提炼加工的表现和不动声色地展示,对在“十七年”诗歌中做为固定的民族精神承载物出现的宏大的事、物,不屑一顾,放弃想象:另外,太阳崇拜的视角还时不时投射到“物”上,导致了“物”的人化、神化,“物”成为政治观念的化身和政治的象征投射对象,而在“第三代”诗歌中“物”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和存在;对神圣和崇高进行了不留情的冷漠的破解,坚持平民化写作姿态;把“时间”观念定格在当下,失去过去(历史感)和未来(理想主义):等。在主体人称上,我们明显看到从政治抒情诗到“朦胧诗”,再到“第三代”诗歌,人称从上到下、从“我们”到“我”再到“物”(无我)的直线滑落,“十七年”诗歌和“第三代”诗歌正好处于这一线形的两端。另外,这两种状态的写作都造成了“自我”的失落,但失落的方式也呈现着对应性。文本品质的对应性集中表现在对现实的介入性和干预性上:在文本语言上,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这两种姿态的写作进行了打量。对读者的预设、与读者的沟通意图方面,本文也进行了适当的阐述。 对“十七年”和“第三代”诗歌的正面的价值和负面的失误,在现当代诗歌史的流程中,是个很大的题目,文中只略做臧否和定位。
其他文献
<正>由中国骈文学会(筹)、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筹)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三届骈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21-22日在兰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香
手机活体检测系统,是为移动支付服务的一种技术,包含物联网、互联网+金融、智慧城市的概念,结合当下热门的4G通信、人脸识别比对技术,针对现有手机支付应用程序的使用不便、
该文主要通过对标准GB/T19951和GB/T17626.2的解析,阐述道路车辆和其他类电子电气产品在静电放电测试的差异性。
穆旦是九叶诗派最重要的诗人,也是中国新诗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从他在40年代崭露头角的那一天,就把自己最执着的探索、最优异的才华、最诚挚的心贡献给了中国的新诗建设。
在明朝屡次发生的皇位继承危机中,后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少数后妃在皇位继承危机中也起了消极作用,亦对明朝政局产生了负面影响。从总体看,在明朝出现皇位继承危机时,后妃的积
在诗歌的比喻中,诗人对喻体和譬喻方式的选择往往关涉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和诗学思想。文章取以自然风景为本体的比喻为研究对象,检视其在元嘉、元和及元祐诗歌中的发展,揭示比
柳宗元创作铙歌、平淮夷雅等雅诗歌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具有补苴罅漏的意义、重建礼乐秩序的价值,还有脱自己于政治泥淖的干谒意图。这些在痛苦心境下创作的"鸣国家之
本文综合国外文献,概括地介绍了Al2O3-P2O5-H2O系统和MgO-P2O5-H2O系统相平衡的研究结果;并参考相图,对相应的磷酸盐胶凝材料的常温胶结过程和常温胶结产物提出看法,以及据此
本文以穆旦关于诗学理论的论述和诗歌创作为依据,揭示了穆旦诗学观的内在矛盾,并对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论,以图对穆旦的诗学观有一个辩证、全面的认
传统的桥梁变形监测通常依据数个独立点的变形观测数据,尚未全面把握桥梁各部分的变形状况,本文提出利用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进行桥面全息变形监测的方法.以主跨400m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