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观相关论文
米沃什是一位深受宗教文化影响的诗人,其诗与圣经存在诸多或隐或现的互文关系。《拯救》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也是其诗学观形成的标志......
《皇明西江诗选》系明代江西地方诗选本,凡十卷,见刻于景泰六年,由时任江西巡抚韩雍首倡发起,按察副使韩阳、大理寺少卿李奎参与编......
丁若镛(1762-1836)是朝鲜朝后期著名的诗人以及实学家、经学家,其一生的诗歌创作可以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其中后期诗歌题材与......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不但在文学上成就极高,在文学批评上亦做出杰出贡献。杜甫诗词之所以能够取得傲人成就与其......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发凡目录、点论诗词,不仅仅是一部目录学巨著,亦蕴涵着独特的诗学思想。《直斋书录解题》中所蕴含的陈振孙......
文章从陈衍《石遗室诗话》中有关杜甫的条目来看陈衍对杜甫的相关研究。其中包括陈衍对于杜甫诗歌风格的评价,作诗方法的解析,杜诗......
阎尔梅(1603—1679),字用卿,一字古古,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徐州沛县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一生未仕,半世流徙,其诗歌描写现实万......
姚佺是明清之际浙江的一位遗民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诗歌选家。他生活在甲申国变、满清代汉的特殊历史时期,因而他的人生经历和选诗取......
“操控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安德烈·勒菲弗尔认为,翻译并不是在真空环境中产生或完成的,而是对原文一定程度的操控与改写,因而会......
《诗创造》1947年7月创刊于上海,由诗人臧克家支持发起,编者为杭约赫、林宏等。由星群出版公司发行,因诗刊风格兼收并蓄而大受读者......
本论文通过分析著名德语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的诗歌语言观,从而进行其诗学视角下中国里尔克诗歌翻译的得失研究。本文可分为......
关键词:盛唐 “风骨”理论 诗学观 审美特征 自魏晋风骨以来,初唐时期至盛唐时期,“风骨”诗学观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
美国诗人雷克斯罗斯和华裔学者钟玲合译的《李清照诗词全集》是译介李清照及其作品的重要译本.本文从形象建构视域出发,探究该译本......
本文对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领军人物庞德提出的声诗、形诗、理诗等"三诗"观内涵进行了文本考察,辨析其意义根源,指出其未被认......
该书在研究过程中,力求将理论与材料考述结合,以窥探唐人编纂诗文总集发展特征之全豹。这种经纬相织的研究布局,难度颇大,但作者能够运......
摘 要:本文研究船山先生的《易》道观念与所立诗学思想之间的关系。筆者以为,《周易》中“阴”与“阳”的和谐观念,对船山先生的诗论......
摘 要:魏晋南北朝崇尚审美,其时的文学批评著作大多以作家论、创作论、风格论为主要内容,极少讨论文学的政教作用,《文心雕龙》也是这......
“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出现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政治上,当时美国正处于冷战时期,控制人们言行的麦......
钱谦益和朱彝尊都对明代诗歌做过总结性的工作,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诗学观的异同。他们都主张诗歌要抒写真性情,反对模拟和僻涩诗风,倡导......
摘要: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是译介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拜伦的“The Isles of Greece”和苏曼殊翻译的《哀希腊》的......
摘要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其重点不再是语言符号本身,而是文本之外的文化因素,如意识形态、诗学规范、政治权力等等。互文视角下,多......
本文立足思想观念考辨分析20世纪欧美语文学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艾瑞克·奥尔巴赫的历史形象诗学观。重点分析:历史形象诗学观及方......
【摘要】操控派承前启后地采用文化研究模式,把意识形态,诗学观,赞助人等文学以外的因素引入到翻译研究中。翻译是意识形态指导译者思......
期刊
多年来,关于梁实秋、朱生豪、卞之琳的莎士比亚译作孰好孰坏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梁实秋是独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朱生豪是大......
摘 要: 同样的原文在不同的译者笔下呈现出不同的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这种差异性值得赞颂。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韩侍桁《红字》译本......
本文旨在分析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勃莱的诗歌及诗学观。勃莱不仅是深度意象派的代表人物,更是明尼苏达州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他的诗......
本篇论文就从“文化转向”的提出和分析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对译者的影响着手,对张谷若和董秋斯在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翻译的《大卫.科波......
20世纪70年代后,翻译研究呈现一派多元化的趋势,突破了传统的文学或语言学的模式。一些学者和翻译理论家意识到仅从语言学层面研究翻......
朱湘(1904-193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诗的倡导者之一,是二十世纪初与闻一多、徐志摩相比肩的杰出诗人,其诗歌创作成就曾引起人们关......
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自1981年出版后,倍受关注,并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1983年,戴乃迭将其英译,于同年由中国文学杂志社熊猫丛书系......
本文以Andre Lefevere的改写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意识形态在翻译过程中的操控作用。从文本选择,翻译策略选择,到翻译操作阶段的解码及......
在晚清诗坛,张之洞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继曾国藩之后又一位朝廷重臣兼诗坛领袖。张之洞与同光体诗派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张之洞督......
本文主要研究纪昀的诗学观和诗歌批评。在中国学术批评史上,纪昀是足可称为屈指可数的批评大师。他从千年的“源流正伪”中清理中国......
本文选取钟嵘、刘勰的诗学观为研究对象,以两人对《楚辞》的看法为中心,阐释两人诗学观之异同及其原因。首先,分析了钟嵘与刘勰的......
本文试图对海子的长诗做一次宗教精神的历险与探寻。长诗即是被海子称为“大诗”的作品:《河流》《传说》《但是水,水》附带《神秘故......
韩愈是中国文坛的一代大家,在两宋时期就基本奠定了李、杜、韩、白四大家的诗史地位,受到古今中外诗家的广泛关注。本论文试以中朝诗......
20世纪前半期的现代中国风云激荡,专制君主制度崩溃,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的史料笔记,与《梦溪笔谈》(沈括著)、《困学纪闻》(王应麟著)并称为宋代三大笔记名著。《容斋随笔》保存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