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及扩散加权序列对正常子宫解剖结构的影像学观察目的1、应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DWI)观察正常子宫的解剖特点和各肌层信号强度及表观弥散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为子宫恶性病变的磁共振分期提供磁共振解剖基础。2、探讨健康女性子宫各肌层在不同月经周期的厚度、信号强度及表观弥散系数值的变化,达到对不同类型的子宫病变选择正确的检查时间窗的目的。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36名健康年轻女性志愿者,年龄为:24~42岁,平均年龄为28.28±4.66岁。纳入标准为:月经周期规律,无妊娠、哺乳、避孕药及激素治疗,无子宫肌瘤、腺肌症及其他肿瘤性疾病。36名女性分别于增殖中期(月经周期第10天)、分泌晚期(月经第25天)、月经期(月经周期第2天)行3次子宫MR检查。2、检查方法MRI检查采用Siemens Trio Tim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体部相控阵线圈,志愿者取仰卧位,将盆腔置于体部线圈的中央,激光定位线置于耻骨联合上方5cm。检查时嘱被检查者自由均匀呼吸。首先定位相上定盆腔正中横断位(T2WI-tra-FS),横断位观察宫体长轴,以平行于宫体长轴的定位线定宫体正中矢状位。磁共振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2WI抑脂横断位、T2WI高分辨率矢状位、扩散加权成像(DWI)。为保证图像位置与T2WI矢状位的一致性,定位参数均直接复制T2WI矢状位的参数。3、数据的测量及分析3.1 测量层面的选择选择子宫体矢状位宫体前后径最大的层面测量厚度,T2WI信号强度及ADC值的测量选择在结合带、肌层显示最清楚的层面。3.2 厚度的测量取子宫体前后径最大的层面,画垂直于宫体长轴的直线,在此直线上测量前、后壁肌层的厚度以及结合带厚度,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同样的方法测量宫颈基质环厚度。3.3 信号强度的测量方法同厚度的测量,画垂直于宫体长轴的直线,在此直线上勾画圆形ROI,不少于20个像素点,同时测量子宫体前、后壁的结合带、肌层信号强度,共取四个点,求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宫颈基质环、肌外层信号强度的测量,作垂直于宫颈长轴的直线,同时测量前、后壁的信号强度,共取四个点,求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在T2WI上测量的信号强度由Siemens Syngo软件自动生成。3.4 ADC值的测量ADC值的测量要避开变形区及伪影干扰区,3次测量取平均值。测量方法如上测量信号强度,即分别绘制垂直于宫体、宫颈长轴的直线作为基线,以此线上取前、后壁的圆形ROI,不少于9个像素点,ADC值由Siemens Syngo软件自动生成。3.5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不同月经周期间的子宫肌层厚度、信号强度及ADC值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宫体肌层、结合带及宫颈基质环的厚度变化宫体肌层厚度在增殖期、分泌期与月经期分别为1.09±0.25cm、1.20±0.31cm及0.84±0.26cm。增殖期与月经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分泌期与月经期之间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1),增殖期与分泌期间无明显差异。宫体结合带厚度在增殖期、分泌期与月经期分别为0.52±0.21 cm、0.46±0.18cm及0.83±0.34cm。增殖期与月经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分泌期与月经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增殖期与分泌期间无明显差异。宫颈基质环厚度在增殖期、分泌期与月经期分别为0.33±0.12cm、0.38±0.19cm及0.33±0.09cm,在月经周期各期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宫体肌层、结合带及宫颈基质环、肌外层的信号强度变化宫体肌层的信号强度在增殖期、分泌期与月经期分别为332.38±84.66、394.97±94.33及275.82±69.45。分泌期与月经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增殖期与分泌期、月经期间无明显差异。宫体结合带信号强度在增殖期、分泌期与月经期分别为180.53±57.28、217.94±64.21及147.23±36.97,分泌期与月经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增殖期与月经期、分泌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基质环的信号强度在增殖期、分泌期与月经期分别为130.43±37.09,98.05±51.60,103.99±32.72。增殖期与月经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在增殖期与分泌期、分泌期与月经期间无明显差异。宫颈肌外层信号强度在增殖期、分泌期与月经期分别为234.25±59.21、179.53±68.62及235.38±47.53。增殖期与分泌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在分泌期与月经期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1)。3.宫体肌层、结合带,宫颈基质环、肌外层的ADC值变化宫体肌层的ADC值在增殖期、分泌期及月经期分别为1.42±0.22mm/s、1.54±0.17mm2/s及0.81±0.12mm2/s,不同月经周期间无明显差异。宫体结合带的ADC值在增殖期、分泌期及月经期分别为0.97±0.10mm2/s、1.04±0.12mm2/s及0.82±0.11mm2/s。增殖期与月经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泌期与月经期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增殖期与分泌期间无明显差异。宫颈基质环ADC值在增殖期、分泌期及月经期分别为0.13±0.19mm2/s、0.10±0.03mm2/s及0.12±0.21mm2/s,增殖期与分泌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月经期与增殖期、分泌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肌外层ADC值在增殖期、分泌期及月经期分别为1.88±0.10mm2/s、1.86±0.09mm2/s及1.25±0.72mm2/s,月经周期各期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高分辨率磁共振可清楚的观察子宫体、宫颈的解剖结构,有助于评定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的磁共振分期。2.不同的月经周期,子宫各肌层的厚度、信号强度及ADC值均存在差异。在诊断不同类型的子宫疾病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达到选择正确的检查时间窗的目的。第二部分:宫颈癌磁共振动态增强各定量参数与ADC值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总结宫颈鳞癌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Ktrans、Kep及Vp微血管量化值间及其与ADC值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4年11月行盆腔动态增强及DWI检查的病例23例,且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年龄为41-63岁,平均年龄53.1?7.0岁。在行MR检查前所有患者均有穿刺病理结果,未接受过放化疗,没有MR检查禁忌症,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盆腔MR动态增强及DWI序列扫描。2、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Tim Trio 3.0T超导型MR检查仪,扫描时患者膀胱部分充盈。所有患者均依次行MR常规平扫、DWI及DCE-MRI检查。扫描范围从髂骨上缘至耻骨联合下缘。信号采集使用32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不加呼吸门控,嘱患者自由呼吸、尽量减少腹式呼吸。磁共振检查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2WI横断位抑脂序列、T2WI矢状位、T1WI矢状位)、DWI序列及3次T1WI vibe抑脂矢状位扫描,翻转角分别为:5°、10°及15°,以及翻转角为12°的多期动态扫描。为保证矢状位图像的一致性,动态扫描的定位参数均直接复制T2WI矢状位的参数。3、数据测量及分析3.1数据测量动态增强影像资料在GE Omni Kinetics软件上进行分析。用Reference Region模型进行分析,感兴趣区(ROI)选取动态多期中的第5期中显示较清晰腹壁肌作为参照,不同病人间尽量保持位置及大小一致,同时计算5层,利用多边形尽量大的勾画病灶,避开坏死、囊变及出血区,由于软件的排版及模型的选择,因此仅得出三个定量参数值:Ktrans(相对肌肉的病灶Ktrans值)、Vp(病灶Kep)、Kep(病灶Ktrans/相对肌肉Vep)。ADC值的测量在西门子Syngo工作站进行,测量结果由系统自动生成,ROI的选取尽量与动态图像的层面、位置及大小保持一致。3.2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Ktrans、Kep、Vp间及其与ADC值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各变量间的回归分析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期别的宫颈癌的ADC值、Ktrans、Kep、Vp间采用S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1、宫颈鳞癌23例,HR-MRI结合DCE-MRI对23例图像进行按照2009版FIGO(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分期标准对其进行磁共振分期,结果ⅠB1期1例,ⅠB2期2例,ⅡA1期2例,ⅡA2期3例,ⅡB期13例,ⅣA期2例。2、宫颈鳞癌纳入组23例,Ktrans值为:4.15±2.79min-1,Vp为:0.59±0.82,Kep为:0.89±0.90min-1;ADC值为:0.83±0.07mm2/s。3、以ADC值作为自变量,Kep值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系数R=0.921,调整后模型拟合优度R2=0.840,回归模型的F统计值=116.56,P=0.000,模型方程为:Y=0.076X+0.763。4、以ADC值作为自变量,Ktrans、Vp值为因变量做散点图,不符合线性分布,认为Ktrans、Vp值与ADC值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5、本组病例中,不同期别宫颈癌的ADC值间秩相关系数rs=0.01,小于rs(0.05,23),p>0.05,表明本组病例中不同期别的宫颈癌ADC值间无明显差异。6、本组病例中,不同期别宫颈癌的Ktrans值间秩相关系数rs=0.63,大于rs(0.05,23),p<0.05,表明本组病例中不同期别的宫颈癌Ktrans值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7、本组病例中,不同期别宫颈癌的Kep值间秩相关系数rs=0.49,大于rs(0.05,23),p<0.05,表明本组病例中不同期别的宫颈癌Kep值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8、本组病例中,不同期别宫颈癌的Vp值间秩相关系数rs=0.26,小于rs(0.05,23),p>0.05,表明本组病例中不同期别的宫颈癌Vp值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随着ADC值的升高,宫颈鳞癌病灶的Kep值随之升高,提示Kep高的病灶,ADC值也较高。2、宫颈鳞癌病灶的Ktrans值与ADC值间不存在相关关系。3、宫颈鳞癌病灶的Vp值与ADC值间不存在相关关系。4、本组病例中,ADC值的高低与宫颈鳞癌的期别无明显相关。5、本组病例中,不同期别宫颈癌间Ktrans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不存在正性或负性相关关系,不同期别的Kep值及Vp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