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不同玉米品种对6种病原镰刀菌的抗性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s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广西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由于广西特殊的种植结构,玉米种植区相对分散,常与甘蔗、香蕉等作物种植区相邻。引起甘蔗梢腐病、香蕉枯萎病等病害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该属真菌同样会导致一些玉米病害的发生。为探究不同作物上分离得到的病原镰刀菌是否会对玉米造成影响以及不同病原镰刀菌的特性差异,本研究以玉米、甘蔗、香蕉等3种作物病害中分离得到的6种镰刀菌为研究对象,分别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PH-1)、九州镰刀菌(F.kyushuense,S5)、轮枝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CNO-1)、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YN41)、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BS2-6)和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Foxysporumfsp.Cubense,FOC4)。选取桂单0810、桂单0811、桂单1125、桂单901、桂单162、桂单165、桂单166等7个广西生产中常种植的玉米品种作为侵染对象,开展相关研究。分析了不同病原镰刀菌的分类鉴定,病原镰刀菌的致病性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性水平,病原镰刀菌及其所致玉米穗腐病中毒素种类的变化,不同药剂对镰刀菌的防治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种方法对6个镰刀菌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根据rDNA-ITS、mtSSU及EF-1α3个基因位点作镰刀菌分子系统进化树,明确了各菌株的分类情况。根据PH-1(F.graminearunm)和S5(F.kyushuense)的ITS序列的差异性设计2对特异荧光定量引物,成功鉴定,F.graminearu 和Fkyushuense两个类型。(2)对6个镰刀菌菌株进行生长最适温度的探究。PH-1、S5与BS2-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CNO-1、YN41与FOC4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除PH-1在36℃C下不生长外,其余5个菌株均可在16-36℃生长。(3)6个镰刀菌菌株均可使7个玉米品种的叶片及果穗产生病症,菌株对各品种叶片的致病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BS2-6>CNO-1>YN41>PH-1>S5>FOC4;对果穗的致病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S5>PH-1>CNO-1>BS2-6>YN41>FOC4。各玉米品种的叶片对镰刀菌的抗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GD165>GD166>GD162>GD1125 =GD0811>GD0810>GD901。果穗对镰刀菌抗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GD165>GD162>GD166>GD0811>GD1125>GD0810>GD901。(4)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HPLC-MS/MS)对镰刀菌及其所致的玉米穗腐病中毒素种类进行检测。PH-1与其所致的玉米穗腐病样品中均可检测到ZEA、DON和3Ac-DON毒素,S5与其所致的玉米穗腐病样品中均可检测到3Ac-DON毒素,CNO-1与其所致的玉米穗腐病样品中均可检测到3Ac-DON和FUS,YN41中可检测到FUS、FB1和FB2毒素的存在,其所致的玉米穗腐病样品中可检测到FUS和3Ac-DON毒素,BS2-6与FOC4中均可检测到FUS和3Ac-DON毒素,这2个菌株所导致的玉米穗腐病样品中仅检测到FUS毒素。(5)选取5种常见的杀菌药剂对6个镰刀菌菌株进行药物防治筛选,表明多菌灵对6个镰刀菌菌株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锌锰,醚菌酯和嘧菌环胺对6个菌株的抑制效果较差。
其他文献
2021年1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全球粮食状况、治理
以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为主,辅以岩心观察,旋回地层学界面识别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在孤岛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底和馆陶组馆上段馆1+2砂层组第四小层底发现两个辅助标志层.这些辅
轮状病毒疫苗RotaTeq存在猪病毒DNA片段儿童用轮状病毒疫苗Rota Tecq已确认存在PCV-1和PCV-2DNA片段.这些均是猪病毒.对人是否致病尚属未知。考虑到有关的科学知识.药品安全性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