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条件下GLPNP晶体管的电离辐射缺陷演化行为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10rad/s的Co-60γ射线,针对3种不同结构(基区面积和发射极周长面积比)的GLPNP晶体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室温、50℃、75℃、100℃、125℃、150℃、200℃)进行了辐照试验。辐照前后测试了GLPNP双极晶体管电性能,揭示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生的氧化物俘获正电荷和界面态的演化行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由辐射导致的晶体管的电离损伤程度不同。相同γ辐射剂量下,当温度小于2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1/β)逐渐增加;但当辐射温度达到200℃时,?(1/β)发生了降低。基于Gummel曲线的分析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1/β)的差异主要由基极电流的变化引起,与集电极电流基本无关。采用GS技术和SS技术表征GLPNP晶体管中的缺陷时,这两种技术能达到良好的一致性,且GS技术要比SS技术更直观,计算更简便。DLTS分析能够准确检测界面态的演化,但尚不能检测到浅能级的氧化物俘获正电荷。基于GS技术,SS技术和DLTS的测试分析表明:在室温到200℃的温度范围内,氧化物俘获正电荷随辐射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辐射温度小于200℃时,界面态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但当辐射温度达到200℃时,界面态的浓度发生了降低。这表明在室温以上的各温度下氧化物俘获正电荷都存在退火效应,而界面态在达到200℃时才会明显退火。由此可得,不同温度条件下晶体管中产生的界面态陷阱是影响电流增益退化的主要因素。对比不同结构的GLPNP晶体管的电性能和电离辐射缺陷可知,相同温度条件下不同结构的GLPNP晶体管的?(1/β)的差异是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共同作用的结果。辐射温度较低时,以空间电荷区的复合占主导,发射极周长面积比增大决定不同结构的晶体管的?(1/β)的变化;辐射温度升高后,空间电荷区的复合减弱,而中性基区的复合增强,基区面积和发射极周长面积比共同作用使得不同结构的晶体管的?(1/β)之间的差异减小。
其他文献
随机激光具有特殊的工作机理和辐射特性,不需要谐振腔就能产生模式良好的激光辐射,并兼具空间发散性和时间高相干性两个在传统光源中互斥的特性,这使其在微纳光子学领域有着
随着随钻测量技术的发展,需要传输的井下数据量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提高随钻测量数据的传输速率。泥浆连续波脉冲发生器以其较高的传输速率、良好的可靠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公认的讽刺小说经典作品。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这部小说被译介到中国后,很多译本或多或少都与原作有所出入
半导体激光器(Semiconductor Lasers,SLs)作为光通信领域最重要的光源,凭借其独特的优点而得到飞速的发展。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
冗余度机器人存在运动学冗余度,对末端笛卡尔空间中确定的位姿,其关节空间存在着自运动。因此该类机器人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柔顺性。冗余度机器人的研究对实现复杂作业操作具有
本文以GPNP晶体管为研究对象,基于40Me V Si离子和Co60源单因素辐照及顺序辐照,系统地研究了位移效应、电离效应及电离/位移协同效应的基本特征和损伤机理。在不同Si离子辐射
目的 对尺动脉腕上支皮瓣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新鲜成人上肢标本 2 0侧 ,对前臂尺动脉腕背支进行解剖测量 ,对皮瓣的切取方法进行改进。临床应用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
本文在理论上研究了在一个单色飞秒激光脉冲和两个单色飞秒激光脉冲的作用下,激光参数和转动温度对激光场中N2O分子取向的影响。首先,讨论了在一个单色飞秒激光脉冲场的作用
海参是重要的食物和药物资源,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脂等方面的作用。本实验,研究了海参及其活性成分海参多糖(sea cucumber polysacchari
<正>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由于小儿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病毒性脑炎中病情最严重的病症之一[1]。其发病症状重、发病急、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