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骆驼刺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对可培养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并初步探究其抑菌活性,为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方法对骆驼刺不同部位标本中内生细菌进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多样性分析;运用常规培养法对可培养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及形态学上初步分类;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其进行鉴定,使用平板点接法对可能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进行初筛。结果: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骆驼刺种子部位的内生细菌种类较叶片部位多,种子中细菌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占到总OTU的98%以上,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约占0.8%;叶片中以蓝细菌门为主,其次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种子和叶片内生菌群构成在门水平具有较大差异。2.分离培养获得28株细菌,其中G+细菌26株,G-细菌2株。高通量测序发现多数属于厚壁菌门,其次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21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5株,变形菌门包括马西利亚菌属(Massilia)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各1株。三种实验用培养基分离效率不同,TSA,LB和R2A培养基分别分离到14、8和6株内生细菌,从TSA上分离到的内生细菌数量最多。3.抑菌活性初筛发现L2,L25,T52,T56菌株对MSSA(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和MRSA(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有一定的抑制作用,L43,L46,T52,T57对产和不产ESBLs的E.coli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T52号菌株对于除铜绿假单胞菌以外的四种病原指示菌均有抑制作用,以上有抑菌作用的7株内生菌株均为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属,所有内生细菌菌株对铜绿假单胞指示菌均无抑制作用。结论:骆驼刺植物的内生细菌物种丰富,本研究发现厚壁菌门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群,而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TSA培养基分离骆驼刺内生细菌的效果较其他两种培养基更优。以上结论为今后开发利用植物内生菌及药用生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菌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