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育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国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文化育人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要站在文化的高度,遵循文化的规律,运用文化的方式,探索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在基础教育方面,教育部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六进”(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学习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其他各国各族人民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在高等教育方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文化育人作为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十大育人体系之一”,着眼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断优化校风学风、培育大学精神,通过加强文化理论研究、提升文化素质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校园文化建设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对校园文化项目的投入不断扩大,财政部门对其绩效评估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国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评估体系。校园文化虽然可归于公共文化大类,但因其对“育人”功能的特殊要求和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渠道特性等,使得高校多以项目形式支持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既不能照搬公共文化绩效评估模式,又不能简单地从整体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中获得有针对性的结果,相关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因此,目前大规模投入的校园文化建设效果无据可查,“文化育人”工作也因此缺乏深刻完整的总结和科学合理的修正,直接影响到后续发展的决策依据和任务部署,既有政治风险,也有经济风险。本研究以上海为例,根据教育部,上海市委市政府、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相关文件要求,以上海市财政相关绩效评估要求为基础,充分体现“文化育人”建设效果在其绩效评估中的重要性,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政府绩效评估相关的受托经济责任理论、“4E”理论和“投入-活动-产出-结果”模型,运用文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分析建立财政支出校园文化项目绩效评估模型。该模型包括项目立项绩效、项目管理绩效、项目成果绩效和项目效果四个维度,可通过对以上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揭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模型的内在联系。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实证检验,正式测试发放518份问卷;采用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验证和修正财政支出校园文化项目绩效评估模型,并据此设计适用于指导财政支出校园文化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区分度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对指标进行修正。本文又以2017年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的五个子项目为例进行实际评估,提出相应建议。为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校园文化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要建立广泛适用的评估模型,完善目标导向的指标内容,构建规范标准的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出校园文化项目绩效的对策,要加强财政支出校园文化项目的顶层设计,完善财政支出校园文化项目的管理机制,推进校园文化专门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校园文化项目的网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