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作为当代文坛上的知名作家,其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总是以平淡和冷峻之笔来书写暴力、血腥、死亡,以此证明人的兽性本能和攻击性的人性恶特征。在探讨余华作品的主题内涵时,暴力构成了余华小说主题学研究的核心语码。张颐武先生就曾饱含批判之情地指出“余华好像迷上了暴力”,王彬彬更为偏激地把余华的小说世界比作“屠宰场”。尽管也有樊星、昌切诸先生挖掘了暴力背后隐藏的现代人道主义精神,但由于传统思维模式的根深蒂固,暴力始终是评论界难以接受的“恶魔性因素”。在评论界看来,余华笔下的暴力多是作为感情上清算的对象,而无法呈现其复杂的历史内涵。本文不再对余华小说中的暴力因素作简单的价值评判,而是,用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探讨暴力主题形成的原因,揭示暴力主题的复杂性。本文首先对“暴力”一词进行文化解读,分别从直接暴力、结构暴力和文化暴力三个方面看余华小说中的暴力因素。余华的小说有关血腥,死亡等的暴力描写独具一格,有其独特的视角,特点鲜明。具体分析有四个特征:(1)阳光下的暴力(2)宿命的残酷(3)暴力的本能(4)人生的荒诞。余华之所以热衷于暴力描写主要是由于他个人独特的人生体验。童年的生活环境,与家庭的不和谐及他个人过分敏感的性格,文革十年的社会环境,加之青年时期受到川端康成、卡夫卡以及鲁迅等文学大师作品的影响,这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余华对血腥暴力描写的“心醉神迷”。而我们传统文化中“人性恶”的思想命题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余华的创作,而对“人性恶”的展示与反思成为余华前期小说创作的精神内核。然而,大量的暴力描写,决非余华内心真正的向往,实是作家采取极端和隐喻的方式对人文关怀的重新提倡和对人生苦难的痛切关注。以反人性开始而以求人性告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余华的一种纯个人的艺术处理,即其小说创作中的“暴力——诗情”结构。余华作品以令人惊骇的巨大的精神冲击力量,碾碎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经验和日常思维,在生命的绝望处为人类开辟出了全新的世界,从而深化了人类对自我生命处境的理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