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加入WTO,零售业和制造业都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迫切。传统的生产归生产、销售归销售的模式正迅速向供应链整合的方向发展。制造企业越来越需要与零售商进行密切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地安排生产和营销;另一方面,零售商也越来越需要与制造企业紧密联系,以获得更低的采购成本和更快的订单响应。这种制造企业和零售企业之间整合的趋势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充分的体现,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制造企业-零售企业联盟已经在欧美分别出现。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为了适应国际化的竞争,中国的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也将走向合作的道路。 然而在实际中,制造企业和零售企业之间经常发生配合失灵甚至互相埋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双方的业务。 研究中国零售与制造业的双向合作关系,可以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中国零售与制造业双向合作关系的现状,对于提升中国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的竞争力,促进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02年5月,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起,由普华永道上海分公司和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共同协作,对中国零售与制造业双向合作关系展开了调查。先后向零售商、制造商发出调查问卷,此次调查的零售企业主要是综合性大型超市、连锁超市、便利店和仓储式超市,所调查的零售企业都是位居连锁百强的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制造企业主要是消费品行业的大型企业,包括生产食品、饮料、日用化学品和日用百货的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调查包括合作战略、零售前端管理/创造需求、零售后台管理与供应商合作/优化产品供应三方面的内容,总共36个因素。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建模分析、频数分析,根据36个因素的平均值归纳出与零售商和制造商双向合作关系紧密的因素,总结出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双向合作在各方面的表现。这些提炼出的因素成为进一步建立合作模型的基础。 研究发现,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在合作方面关注的主要问题不尽相同。制造企业相对零售企业更加关注操作层面上的问题,而且对合作也表现的更为迫切,零售企业则更为关注合作战略方面的问题。制造业和零售业作为价值链的上下游,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在双方合作中,相互的满意度较低,这也反映了目前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合作的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零售、制造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控制和信息化等方面同国外的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另外还发现部分大型的跨国制造企业和跨国零售企业把他们在其它国家成功的合作模式、IT系统逐步向国内转移。这应引起国内零售企业的重视,如不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能力,将有可能在工商关系的互动中逐渐边缘化,成为游戏规则的被动接受者。 论文在总结了中国零售与制造企业双向合作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双方比较关注的问题,同时考虑市场、环境、企业实力等因素对合作的影响,建立了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的合作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各因素对双方建立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的影响,也反映了双方建立不同的合作关系的原因,使我们能够比较客观的理解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间不同的合作关系。 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的对立是必然的,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合作是保证双方受益的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