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肿瘤干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制备肿瘤干细胞DC疫苗,探讨肿瘤干细胞DC疫苗对乳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为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临床试验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4T1细胞,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在体外诱导分离、扩增4T1小鼠乳腺癌干细胞。用流式检测干细胞表面标记CD44,并用分化实验和成瘤实验鉴定干细胞的特性。 分别用无关蛋白、4T1细胞和4T1肿瘤干细胞冻融抗原致敏DC,制备成DC-无关蛋白疫苗、DC-4T1疫苗和DC-BCSC疫苗,并用流式进行DC免疫表型的鉴定。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进行DC功能的鉴定。 建立Balb/c小鼠皮下4T1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经尾静脉注射DC疫苗进行治疗,密切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和小鼠生存时间。移植瘤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8+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各组移植瘤中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结果: 4T1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呈悬浮成球生长。流式结果显示,经SFM诱导后的第1、2、3、4代肿瘤细胞微球体中CD44+/CD24-细胞比例逐代升高,均显著高于4T1组(P<0.05)。成瘤实验结果:与4T1细胞相比,4T1干细胞成瘤早且快,皮下移植瘤体积大。BCSC微球体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可重新分化为普通肿瘤细胞。 未成熟DC的树突短且少。DC经抗原致敏成熟后,突起数量增多且伸长。FCM检测结果显示,未经致敏的DC低表达CD80、CD86、MHCⅡ及CD11c,经肿瘤细胞抗原致敏后,表达明显升高(P<0.05)。MLR结果:DC:T细胞相同条件下,DC-BCSC刺激T细胞的刺激指数高于DC-无关蛋白与DC-4T1的刺激指数(P<0.05),且DC与T细胞比例在1∶10时,T细胞的增殖最明显。 各组移植瘤早期体积无明显差异。经DC疫苗治疗后,DC-BCSC组移植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小鼠生存期延长。免疫组化可见DC-无关蛋白、DC-4T1、DC-BCSC三组均有CD8+T细胞浸润,其中DC-BCSC组最多,其次为DC-4T1组,DC-无关蛋白组最少,生理盐水组几乎未见CD8+T细胞浸润(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穿膜细胞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生理盐水组、DC-无关蛋白组、DC-4T1组、DC-BCSC组(P<0.05)。 结论: 1.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可诱导获得4T1干细胞微球体。肿瘤干细胞微球体比4T1细胞高表达CD44,增殖、成瘤能力、抗原性更强。微球体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可重新分化为4T1细胞。 2.DC2.4为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经抗原致敏后,可转化为成熟的DC。经肿瘤抗原致敏的DC可刺激T细胞增殖,且DC-BCSC的刺激作用更强。 3.DC-BCSC疫苗能启动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乳腺癌的生长,降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延长小鼠生存期,效果优于DC-4T1疫苗,在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具有潜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