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二十世纪诗歌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出现了颓废派、黄昏派、未来主义、隐逸派、新先锋派、方言诗歌等文学思潮,各个流派都不乏大诗人和优秀的诗作。二十年代是意大利从资本主义向法西斯主义过渡的年代,也是意大利诗歌兴旺的时期。一些诗人受到残酷的法西斯专政的压迫,他们极少正面描述历史事件,而是选择避开激烈的社会政治斗争,转向探索和挖掘个人的内心世界,着力抒发内心深藏的微妙而复杂的情绪,曲折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独特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他们被文学评论家赋予了“隐逸派”的称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一些隐逸派诗人在人民群众掀起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影响下或直接参加抵抗运动,或在诗歌中鲜明地表现反法西斯主义专政、爱国主义的主题,开始触及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隐逸派文人借助“纯”诗歌的表现形式,表达客观世界对诗人产生的主观感受。他们虽然不倾向于直接反映严酷现实,而选择全神贯注于人的精神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将自己与社会现实截然隔绝出来。从根本上说,现实生活始终是隐逸派诗人创作的源泉。诗人往往借助独特的隐喻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意象来建立艺术形象,但实际上,这些令人难以捉摸的意向符号正是隐晦反映现实的一种途径。隐逸派诗体的产生是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紧密相关的,反映出处于法西斯独裁统治下诗人的一种精神上的新危机,可谓是“应运而生”的一个流派。二十世纪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必然引起诗人的回应。论文将以“隐逸派三杰”的代表作为例分析隐逸派诗歌反映、诠释历史的手法,从而进一步探讨诗歌创作与历史的关系。朱塞佩·翁加雷蒂、萨尔瓦多·夸西莫多、欧金尼奥·蒙塔莱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意大利当代诗人,后两位更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闻名于世。他们大多数作品并没有直接呈现历史事件,而是将这些亲身经历设置为创作背景、选择独特的意象作为隐喻,挖掘人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痛苦、不安的情绪,以人们受到重创的内心为出发点,从侧面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专政时期的社会状况。综上所述,论文将从历史文化角度阐述隐逸派诗歌诞生与发展的原因,从文学角度概括其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并通过三位隐逸派作家的代表作品进一步分析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探讨不同历史时期诗人在创作中诠释历史的方式,突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应运而生的隐逸派诗歌对于意大利当代文学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