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数字鸿沟”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l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各国内部地区之间的区域“数字鸿沟”日益凸现,区域“数字鸿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研究视角锁定在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机理上,目的在于正确把握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机理并从根本上弥合区域“数字鸿沟”。本文研究了区域“数字鸿沟”的现状,由此引出了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机理问题,并将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机理定义为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和形成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它包含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动力机制三个方面。首先,本文从技术、教育、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信息资源的差距和信息技能的差距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直接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相关政策的差异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间接原因。其次,本文分析了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过程。通过建立形成途径的非线性积分方程模型,对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途径进行了描述。然后,通过构建ICTs扩散的传染模型,推导出ICTs扩散的时间路径函数,在此基础上,证明了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逐渐扩大阶段、稳定阶段、逐渐缩小阶段。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国内外779篇有关数字鸿沟的论文中筛选并确定了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11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各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个人拥有计算机、信息技术引进水平、年龄、性别、职业、地理位置、城市化水平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信息技术使用资费、个人信息意识、信息人才是中层间接影响因素;政治制度是深层根本影响因素。再次,本文分析了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动力机制。在对动力机制的结构体系进行划分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数字鸿沟”形成动力机制的SD模型,通过SD模型来分析结构体系和运行规则,然后用陕西与北京之间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动力机制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信息化动力系统、教育动力系统、经济动力系统、政府政策动力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构成了区域“数字鸿沟”形成动力机制的结构体系。(2)其运行规则是:①在逐渐扩大阶段,信息化动力系统一经济动力系统正反馈回路、经济动力系统一信息化动力系统正反馈回路、政府政策动力系统一经济动力系统正反馈回路起主导作用,四个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动力耦合为正,使得区域“数字鸿沟”不断扩大;②在稳定阶段,三条正反馈回路所起的作用与三条负反馈回路所起的作用相互抵消,四个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动力耦合为零,使得区域“数字鸿沟”无扩大或缩小变化;③在逐渐缩小阶段,信息化动力系统—经济动力系统负反馈回路、教育动力系统—信息化动力系统负反馈回路、经济动力系统—信息化动力系统负反馈回路起主导作用,四个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动力耦合为负,使得区域“数字鸿沟”不断缩小。实证研究表明,区域“数字鸿沟”形成动力机制的SD模型精确度较高,从而证明了本文中动力机制的结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研究结论是正确合理的。最后,依据本文对区域“数字鸿沟”形成机理的研究结论,结合我国区域“数字鸿沟”的实际情况,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弥合我国区域“数字鸿沟”的对策及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的纵深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战略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山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中经历了高速的发展,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及社会福利损耗代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温室气体和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绿色增长成为当务之急。在这种形
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术后颅骨损伤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的应用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并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本院颅脑外伤颅骨缺损患者46例分为两组,分别采取晚期颅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经我院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并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第一批家族企业的创始人逐渐老去,我国已经迎来了家族企业交接班的高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