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噪声是一项重要的职业损害因素。长期暴露于大于85dB(A)的噪声,尤其是脉冲噪声(每天5到8个小时),可损失内耳耳蜗内的科蒂毛细胞,进而导致渐近性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NIHL)。尽管已有连续的研究和相应的公共卫生干预方案,但是在噪声暴露人群中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率还是很高,尤其是处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本研究旨在分析江苏南京地区噪声暴露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明确NIHL中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发法研究miR-96的表达和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易感性之间的关系。1.高频率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分布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10922位来自于不同工厂的噪声作业工人。在专业的职业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工人的一般信息和职业噪声暴露信息。在噪声小于5dB(A)的环境的听力检测室中,由医生为每一位工人做纯音听力检测。两耳均接受低频(LFA250Hz到2kHz)和高频(HFA 4kHz到8kHz)段的听力检测。纯音听力检测时,PTA小于25dB定义为正常,26-39为定义轻度听力损失,大于40为重度听力损失。先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继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筛选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结果:我们研究结果显示,67.34%的工人听阈正常,高频噪声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2.66%,其中21.24%为轻度听力损失、11.42%为重度听力损失。右耳的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左耳((χ2)p<0.001)。听力损失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噪声暴露时间、舒张压和收缩压是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p<0.001)。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噪声暴露时间、舒张压是噪声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其中男性听力损失检出率更大,男性和女性的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是34.45%和22.02%。听力损失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和噪声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在听力损失的人群中有32.66%患有高血压。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南京职业性暴露噪声中的工人中,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为32.66%,表明在工作场地中非常有必要进行有效的噪声控制和听力损失的预防。1.miR-96基因组对听力损失的易感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150位噪声暴露的工人,按照性别、年龄、噪声暴露时间配对。实验组(n=75)为暴露于大80dB(A)噪声且诊断患有NIHL的工人,对照组(n=75)为暴露于80dB(A)噪声但未发生NIHL的工人。按照操作说明,使用Trizol从白细胞中提取RNA,用RT-PCR来检测miR-96的表达。结果:结果显示噪声性听力损失个体的miR-96表达低于未患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个体,病例组是对照组的0.72倍。但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次检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个体的miR-96表达无显著差异(p=0.121)。结论:MicroRNA在基因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噪声暴露人群听力受损易感性筛查以及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需要进一步进行人群研究和miR-96影响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的机制研究。总结:听力损失是第三大常见职业疾病,是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职业性噪声暴露可引起噪声性听力损失及其他系统的损失。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病因及药物治疗方法,因为目前几乎没有治疗噪声性听力损失。本研究旨在分析噪声性听力损失在噪声作业人群分布情况以及miR-96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基因易感性。研究结果发现高频率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32.66%,其中21.24%检出轻度听力损失、11.42%检出重度听力损失,并且检出率随着年龄和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加。病例对照研究显示miR-96的表达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较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更多的公共卫生干预;miR-96作为敏感人群筛选与治疗靶点,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