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作为两种语言间的交流途径,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总的来说,西方口译研究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研究视角也趋于多样化,而国内现有的大部分口译研究仍以理论和技巧性的研究居多。本文作者在过去一年半的口译学习中认识到口译翻译质量不佳、出错等现象与口译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息息相关。尽管近些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开启了认知领域的口译跨学科研究,但口译中认知超负荷现象的研究却极为少见,也正是这一原因促使本文将这一主题作为研究重点。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尝试探究交替传译中的认知超负荷现象。文章基于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的认知负荷理论以及丹尼尔·吉尔的交传认知负荷模式的研究,结合作者对口译认知过程的理解,对口译中的认知超负荷现象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即口译动态过程中所需的从事各类认知活动的精力负荷超出译员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导致口译质量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多以停顿(包括有声和无声停顿)、信息遗漏、误译、冗余信息的形式出现在译语中,并且交传的认知环境、译员的口译能力直接影响着口译质量和认知超负荷现象的出现。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结合了实验与谈话相结合的方法。实验针对口译学员在交替传译中的表现,以停顿、信息遗漏、误译、冗余信息的出现频率为衡量指标对交传中的认知超负荷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后与参与实验的口译学员的谈话了解相应认知超负荷现象出现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认知超负荷现象普遍存在于汉英和英汉交替传译中;汉英交传中信息遗漏和语法错误的频率普遍高于英汉交传中的频率;口译笔记的完整清晰与否影响口译的质量;增词是口译学员最常使用的技巧,而其它技巧的应用鲜有涉及。结合交传的认知环境、译员的口译能力研究与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高度复杂的源语信息,源语讲话的高信息密集度和译员认知能力的不足被认为是造成认知负荷现象的罪魁祸首。最后,本文提出了针对交传中的认知超负荷现象培养译员相应素质的建议,一方面包括增词、减词、重复、自我监控和修补等技巧的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包括分析、解释、推断、笔记、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和产出等认知策略的灵活运用。除此之外,译员应学会建立口译的知识图式。毋庸置疑,知识图式的建立在口译的整个动态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