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的水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统计,201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5907.68万吨,连续24年居世界第一。2012我国水产品出口量380.12万吨,出口额达到180.83亿美元,连续13年位居中国农产品出口首位,连续11年位居全球水产品出口首位。我国渔业已在世界渔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也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在水产品消费量增长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于所消费的水产品的品种多样性、新鲜程度以及安全性。但是由于水产品的鲜活特性客观上对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也更为复杂,在流通渠道多样化以及流通主体多元化的流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然而,目前水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明胶虾”、“注水虾”、“假鳕鱼”等水产品流通环节中的质量安全事件还时有发生,如何改善我国水产品的流通质量安全状况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对于流通领域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研究较少,因此加强流通过程中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水产品的流通状况,减少水产品因人为控制不当而产生的危害;对于消费者而言,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可以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食品质量安全需求。本文逻辑上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的基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等;第二章对水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的相关概念作了界定,并从水产品流通渠道、水产品流通主体以及水产品流通特点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水产品的流通现状。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含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三章重点分析了我国水产品流通源头、加工、批发、零售等四个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并分析了我国水产品流通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水产品流通渠道冗长、水产品流通主体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低、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的不完善、政府监管缺位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等。第四章是对流通过程中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流通过程中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社会因素、流通主体因素等四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水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出流通主体的组织化与专业化程度因素是影响流通过程中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流通渠道的形式因素、法律法规完善程度因素、冷链物流技术因素、流通主体质量安全意识因素、政府监管力度因素、消费者心理因素、检测技术因素、政策支持力度因素、渔业物流标准因素、信息网络技术因素、水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备程度因素和国际出口标准因素等。第五章从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水产品流通体系以及质量安全保障制度等方面分析了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水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第三部分即第六章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第二部分流通过程中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发达国家在水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经验,提出了提高我国水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一是提高流通主体组织化与专业化程度;二是优化水产品流通渠道;三是制定水产品储存和运输等流通环节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四是提高冷链物流技术;五是提高流通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六是强化政府监管力度;七是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文章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