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博物馆对外国美术的展示与传播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博物馆是博物馆的主要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博物馆的原型。在我国,艺术博物馆作为“西学东渐”文化移植中的重要产物,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逐步生成其特有的机构管理体系及运作模式。与此同时,作为世界博物馆发展史的组成部分,中国艺术博物馆的萌芽与兴起,同步于世界近现代公共博物馆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使得我国艺术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理论及经验方法的影响。在自我建构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艺术博物馆根植于本土特有的历史与文化土壤,对西方理论及经验进行移植、实践、验证与修正,一路行进至今,其在中西艺术博物馆的交融语境下,对外国美术的展示与传播,既是对中国公众接受外来文化的视觉描述,也是其作为现代化产物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求中国式转型的本土实践。以中国艺术博物馆为原点,对其引进与举办的外国来华美术展览进行梳理、分析与研究,不仅是对我国艺术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究内容的补充,也是以艺术博物馆为载体展开对世界与本土艺术史研究和再书写可行性的具体论证,其作为西方理论及经验本土追问的案例,也将对其他学科的本土研究产生启示意义。自晚近时代博物馆概念的萌芽,近现代美术展览制度初设;到早期开拓者对构建世界艺术博物馆的理想与实践;到新中国初期逆境与新生之后中国艺术博物馆的正式起步;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外艺术博物馆走向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再到新世纪以来,全球本土化语境下中国艺术博物馆基于对世界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思考的自性塑造……可以说,对外国美术展览的引进与举办始终伴随着中国艺术博物馆的萌芽、兴起与发展。论文基于中国艺术博物馆对外国美术展示与传播的事实论据,在艺术学理论跨学科视野的提示下,以新博物馆学的视角为切入点,引入跨文化学的研究触角,以中外艺术交流史为观察辅线,尝试在中国艺术博物馆发展轨迹的脉络内,对艺术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在地化”发展展开研究与讨论。论文从新博物馆学的三个重要维度出发,以物的叙述、人的体验以及社会化融合过程中文化生态的建构为递进脉络,并由此构成本研究的主体框架,试图在中外艺术博物馆跨文化对话的具象情境中、在外国美术来华展示与传播实践的镜鉴和启示下,形成对中国艺术博物馆职能建构与自性塑造的审慎观察,进而为进入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对话提供实践经验与理论参考。“物”是艺术博物馆研究与展示的对象,是艺术博物馆通过藏品、展览、文本等方式展开叙述的起点与基础。外国美术来华展示在实质上也是以“物”为载体的文化输出,在此过程中,中国艺术博物馆基于本土审视与再输出的角度,不可能是对西方叙事逻辑进行直接的复制,外国美术展览中必然需要中国叙事逻辑的介入,这是中国艺术博物馆参与世界文明建构的基本原则。“人”作为新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内容中的核心,体现出新旧博物馆范式之变下单向与互动、隔绝与参与、一元与多元等多组关系的切换。在外国来华美术展览的镜鉴下,中国艺术博物馆与精英、大众以及学院机构的互动过程引发的问题和思考,进一步证明,中国艺术博物馆作为艺术公共领域,其依托公众所推动的“公共性”转型必须植根于本土文化实践。“社区博物馆”作为新博物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博物馆跨越地域、民族界限,宣扬多元文化的具体体现。对外国美术展览的引进与举办作为中国艺术博物馆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内容,是秉持艺术公共自由目标、对他者文化持开放性态度的体现,尽管其间伴随着不可回避的差异与误读,以及基于历史客观原因而存在的种种现实落差,但在社区/共同体的启示下,他者镜鉴与本土审视仍然是中国艺术博物馆异中求同、实现文化共生共联的必要途径。综上所述,外国美术的展示与传播实践为中国艺术博物馆搭建了一个自我审视的“问题情境”。中国艺术博物馆自性塑造的根本诉求,在于从本土审视的角度对其“舶来身份”进行校准,而校准的原点乃是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坚守,以及对西方经验惯性依附的修正,亦即本文所强调的,借镜他者展开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入探寻,以“中国之眼”进入全球化语境,是实质性展开跨文化对话的重中之重。
其他文献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环境的不断恶化,绿色制造作为现代化制造模式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离散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在提高经济指标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离散工业过程绿色调度通过资源分配、操作排序和运作模式的合理优化,实现节能、减排、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实现制造过程的绿色化,其研究具有更高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
学位
船舶柴油机自问世以来就被用作船舶主推进动力。至20世纪50年代起,船舶柴油机几乎完全取代蒸汽机。船舶柴油机热效率高、起动性好、经济性好,是民用船舶、中小型舰艇以及常规潜艇的主要动力。换热器作为柴油机上重要的换热设备,常用来冷却淡水和润滑油。性能优良的换热器对提高柴油机热工效率和机动性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壳式换热器和管翅式换热器是柴油机上常用的换热设备。在此类换热器中,管程结构单一,流动形式固定
学位
随着石化燃料的日渐枯竭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在船舶行业,国际海事组织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远洋船舶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世界各航运大国相继开始研究太阳能在船舶上的应用技术。然而,由于光伏发电技术易受光照强度、温度、风速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发电功率呈现出明显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如果将太阳能光伏电力系统直接接入船舶电网势必给船舶
学位
双足机器人作为典型的智能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军事训练、工业制造、医疗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车载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模式,也是双足机器人常见的活动场景。车载平台的加速或减速运动对车载双足机器人造成直立平衡干扰。目前双足机器人直立平衡控制研究较少,大多从基于模型和基于行为的角度出发,控制方法过于依赖双足机器人和其所处环境的模型构建,其自适应性和鲁棒性较差。将人体神经肌肉控制机制应用于车载双足机器人的直立
学位
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无人船技术发展。无人船的智能化是无人船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而为无人船提供准确的周围环境信息是实现无人船智能化的前提条件。目前有多种传感器为无人船提供不同的感知信息,其中视觉传感器以其体积小和信息丰富的特点成为现代无人船环境感知的重要手段。但是受到无人船视觉传感器安装高度的限制,以及水面场景复杂多变的影响,如何解决视野受限情况下的无人船自主
学位
新兴版画运动是伴随着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变革大潮而萌发的一场革命美术运动。它借助社会政治力量的驱导和大众文化策略,成为了那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创新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思想启蒙、民主革命、抗日救亡和阶级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政治化倾向是新兴版画运动最为显著的体格特征,它集中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艺创作总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特质,是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体系的开创者和代表性范例。基于此,
学位
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中广泛使用各种高阶补偿网络,以补偿松耦合变压器的漏感。补偿网络的恒流恒压输出和纯阻输入特性至关重要:恒流-恒压充电,可确保电池有效利用与充电安全,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零相角(Zero Phase Angle,ZPA),即纯阻输入,可最小化系统中逆变器的伏安容量,增强系统功率传输能力,易于实现软开关,提高系统效率。本文针
学位
随着船舶数量的不断增加、运输任务的持续提升、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内河水域船舶的通航效率与运输效益问题日趋严重。船舶运行数据分析及能源效益优化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升船舶营运效益的有效方法和主要手段。本文以内河水域船舶为研究对象,基于完整运输航程的运行数据,考虑复杂环境等多影响因素,提出了船舶航行状态识别、多站点日水位预测、运输航段划分等方法;构建了船舶缺失轨迹数据修复、航速估计、油耗率估计等模型;
学位
本文尝试分析现当代的动画影像创作者,如何以数字技术为创作材料表现诗意。计算机作为虚拟世界的摹仿机器,其语言是一种有别于自然语言的人工语言,然而数字诗歌的实践向人们表明,计算机语言也是一种诗意语言。起初,数字诗学是研究数字诗歌的艺术创造性的学说,然而由于数字诗歌在先锋艺术运动中的潜在影响,以及其对诗意的表达所饱含的实验精神,让数字诗学成为一种讨论多元话语和多元视角的艺术学说。笔者追溯马克思·本斯的信
学位
后现代转向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它涉及到从现代到后现代的众多领域,指向一种考察世界、解释世界的新范式。对艺术的后现代转向研究不能孤立看待,而需要结合其他领域知识理论形成空间结构,即把艺术的视域从单纯表现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扩展到艺术与城市、传播、文化等相关空间领域。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强调理论工具的指导作用,又要重视艺术实践的个体情况。著名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大卫·哈维,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拓展到空间维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