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科学领域,秩序是一个重要的论题,社区作为生活共同体的空间,其秩序的构建必然是公共管理的题中之意。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多元化的社会利益主体和取向,引入到社区中,存在着对原有社区秩序的冲突和新的社区秩序的构建,如何实现“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生活共同体”,需要不断创新领导方式、组织方式、活动方式,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共治格局。社会建设的基层、基础和基本是社区建设,在“坚持党的领导,理顺关系,政府指导,居民自治,社区组织参与,多方协同”的原则下,探索“小政府、大社会、强党建”的社区发展新格局。如何整合社区秩序构建中“党群组织、行政体系、社会组织、营利部门、社区居民”这五大主体力量,如何实现“社区自治、社区协商、社区服务、社区责任”这四项内容,如何完善党群部门的组织、动员和引导,政府行政管理,社会组织自主参与以及营利部门介入协同这四大覆盖体系,是本文考量之要点。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加强国家基层政权建设,使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另一方面是社区建设过程中,市场和社区拓展其体制性的空间。要使这两个方向的过程重合,在某一个节点或平台上高度整合,街道(社区)正是必然的选择。街道(指地理意义上的行政区域)是城市的基层社会,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所在,是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的地方,也是各类社会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地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作为一种社区秩序构建的模式,街道作为社区的基本区域概念单位仍将会存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城市社区是社会各种利益、需求、矛盾的汇集点之一,加强城市社区的基层社会管理,构建合理有序的城市社区秩序,对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提高城市公共管理至关重要。而目前我们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依然没有突破层级式管理,而且还有加强和深化层级管理的趋势。在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由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在社区管理中从宏观和中观层面指导社区建设和社区秩序的整合,而在微观层面“隐退”或者“瘦身”,依靠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营利部门参与社区服务和建设,防止政府陷入“事务主义”和“技术主义”的管理泥潭。所以使构建社区秩序的各个主体各归其位,推进社区“中心制”模式,是本文提出的一种方向。本论文关于社区秩序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社区管理体系的构建:即行政建设的过程;二是社区外在体系的影响:即社区映入的过程;三社区共商体系的发展:即社区自治的过程;四是社区互动体系的存在:即非正式规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