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岷江上游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河谷深切,高山峡谷众多,地表起伏巨大,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具有优势的水能资源优势,使其水电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地质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为此,本文以岷江上游流域梯级水电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梯级水电开发对地质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评价,用可行性的理论评价方法揭示梯级水电开发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良好发展提供依据。本文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结论如下:(1)岷江上游流域的水文形势变化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该项研究以岷江上游的杂谷脑河流域为典型子流域分析对象,以桑坪站的1988年-2008年的水文数据为基础,得出杂谷脑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丰水年和枯水年交替出现;年均输沙量也呈普遍下降态势;地质灾害频率不断增大;同时,本文选取了1994年(Landsat TM),2007年(Landsat TM),2014年(OLI)多波段遥感影像图作为研究基础数据,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将岷江上游划分为:耕地、未利用地、林地、水域、城乡建筑用地5个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工程建设对其土地利用变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分类结果显示随着水电站规模不断的扩大,岷江上游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不断下降,未利用地面积扩大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城镇化建设比较集中。(2)对分类的土地利用类型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对其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变化分析,其中选取了斑块数量NP、斑块类型面积CA、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指数LPI和景观比例PLAND;周长面积分维数(PAFRAC、散布与并列指标(IJI)、相似邻接百分比(PLADJ)、聚集度(AI)、蔓延度指数(CONTAG)、景观连接度指数(COHESION)、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等指标对岷江上游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电站的建设、水库数量和面积的扩大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岷江上游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林地和耕地斑块数量、面积减少,未利用地和城镇建筑用地面积扩大;各景观的周长面积分维指数小于1.5,说明受人类干扰活动比较大;散布与并列指数、相似度、聚集度都出现较大;景观连接度耕地变化比较大;景观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都有所下降,说明水电站建设对对该区域的景观多样性影响是比较大的。(3)研究区选用RUSLE(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模型测算岷江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间接或直接导致的水土流失量,通过对对岷江上游1994年、2007年、2014年三个不同时期的降雨因子R值、土壤可视性因子K值、DEM的坡长L值和坡度S值及植被覆盖因子C值和水土保持因子P值栅格计算,利用GIS空间叠置分析功能,得到研究区域内基于栅格单元的水土流失量的空间分布图,该些图显示了水土流失无论在面积还是等级程度上都不断的扩大。(4)将进一步借助于遥感和GIS技术,并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取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植被指数、土壤亮度指数、湿度指数、热度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图形叠置法,综合分析评价研究区域的环境质量变化,综合评价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上,研究区域的环境质量是较差的,说明了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岷江上游梯级水电开发同时破坏了森林和文化景观,地表破坏严重,并给区域的民族文化的带来一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