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ann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对比较典型的寒暄语进行大致的分类,主要采取例证的研究方法,从各种不同类型的寒暄语中来简单分析日本人的独特心理特征,并找出产生这种独特性产生的根源、原因。使我们对寒暄语有进一步地了解,从而更好的运用在与日本人的交流中。   第一章、寒暄语与日本人心理意识的介绍。   第一节、日语寒暄语的介绍。   首先介绍了寒暄语的定义。   其次介绍了寒暄语的几个基本的特征。   接下来介绍了寒暄语的种类。   最后一部分介绍了对日语寒暄语的研究情况。   第二节、对日本人心理意识的介绍。   首先对心理意识进行了界定。指出本文所说的心理意识主要是指日本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特性。   其次介绍了日本人心理意识的整体特征。   第三节、寒暄语与日本人心理意识的整体关系。   语言是揣摩人的心理意识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提出了对日语寒暄语使用的基本要求是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之意,使对方从寒暄语中体会到亲切感。   从五个方面指出了其具体的关系。   第一、从寒暄语的运用过程中体现了日本人的内外有别的意识以及集体观念、依赖意识。根据对方是自己集团的成员还是别的集团的成员来决定自己的对人态度和语言的运用。如果是对内运用寒暄语则比较随意亲切,而且具有强烈的连带意识。而对外则多使用敬语、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第二、日本寒暄语体现着阶级意识,根据上下关系,长幼亲疏的区别,年龄、地位的不同所用的寒暄语也不同。   第三、日语的寒暄语表现了日本人的感恩、谋求和谐的心理。尽量不给对方带来麻烦。寒暄的过程中不吝啬赞美,抬高他人、贬低自己。   第四、日语寒暄语中有一些体现着日本人相信命运、顺其自然的心理。对于不可挽回的事情会尽量地劝对方看开,接受命运的安排。这些与他们的佛教信仰、宿命论观点有很大的关系。寒暄语中的禁忌语的产生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与日本独特的文化密不可分。   第五、日语中的寒暄语中注重对季节气候的变化,说明日本人热爱自然,心理有对自然的膜拜敬仰。季节问候语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化的语言。   第二章、不同类型的寒暄语与日本人心理意识的关系。   本章把日语中的寒暄语分为三大类别。   第一大类是人生重要阶段的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   选取了出生、入学、毕业、就职、结婚、葬礼六个人生至关重要的五个场合寒暄语的具体事例,分析了日本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求和”心理。   1、出生时的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从这些寒暄语中可以看出日本人注重细节,体谅他人的想法。不吝啬赞美,寻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理解对方的心情下对寒暄语进行合适的回复。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所用的寒暄语的风格也不一样,根据对方的地位、场合等等恰当的运用寒暄语。   2、入学时的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入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日本人毫不吝惜赞美的语言,对学校,本人,父母都送去了赞美之言,下意识的抬高对方。而被称赞的对方要相应的表达谦虚意识,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3、毕业时的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这一部分分为对入小学中学,大学时祝贺的寒暄语和本人表达谢意的寒暄语。毕业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这一阶段正处于青春奋斗的时候,应该肯定孩子以往所做的努力,要鼓励其以后继续努力。大学毕业后很多人会进入社会,要提醒其为适应新的社会关系做好准备,从中看出日本人重视人际关系、义理人情。   4、就职时的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这一部分也分为祝贺者的寒暄语和就职者本人的寒暄语两个方面。日本人的阶级意识明显,在公司里多采用年功序列制,刚进公司的新人应该表现出低姿态,表达希望前辈多指教的愿望。而且集团意识强烈,需要跟其他员工好好配合,态度一定要谦虚,不能够趾高气扬。   5、结婚时的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   这一部分细致的描写了媒人、来宾、新郎新娘、双方父母的寒暄语。寒暄的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名言警句,金玉良言等等在寒暄的过程中不能使用暗示离婚或婚姻不幸的词句。结婚之后会组建新的家庭,会有新的人际关系,要谦虚地寻求各位的关照,融入新的社会关系之中。由于新郎新娘的结合肯定会形成一个新的集体,通过寒暄语希望达到集体关系的融洽。   6、葬礼时的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这一部分的寒暄语分为慰问者和死者家属两个角度的寒暄语。从寒暄语中也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宗教意识和宿命论观点。   第二大类是日常生活中的寒暄语和日本人的心理意识   这一部分把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寒暄语分成三个类别分别加以阐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重视礼仪,阶级意识、内外意识明显,以及在面对事情时候的无常观。   1、一天生活起居的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主要描写日常生活中运用频率较高的寒暄语。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定型化的寒暄语,通过这些寒暄语表现了人们互相关心的心理。消除陌生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自己能够在日常的交往中得到对方的认可,使交流能够顺利地进行。   2、有地位差别场合的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该部分选取了比较熟悉的公司与学校两个场合。日本社会阶级意识明显。在公司中上下级观念很强,在学校中也要尊重老师与学长。如果是对于上级要用比较尊重的语气,最好用敬语,但是也不能过于拘谨。而上级对于下级也不能过于严肃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集体意识强烈。大家为了共同的利益齐心协力,会尽量避免因为个人原因给集体带来不便。   3、针对具体事情事情时的寒暄语和日本人的心理意识。人在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情,作为亲人朋友应该表达安慰之情,尽量用比较温柔委婉的态度。日本人相信宿命,当遇到不可挽回的损失的时候,会经常安慰说这只是人生命运的一部分,继续往前看。日本人具有强烈的忍耐精神,经常劝慰对方要忍耐。重视名誉,在拒绝的时候也往往采用比较委婉的说法。   第三大类是书信往来中出现的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这一部分主要详细介绍了季节寒暄语与商业信函中的寒暄语。   1、普通信函中的季节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   季节寒暄语中的寒期问候和暑期问候是日语中的独特现象。而且每个月份都有自己的季节语和问候语。所有的这些季节寒暄语都是朋友、亲人间沟通感情的一个重要手段。不同的地区季节、气候状况不一样,寒暄语也必须根据时令而定。   2、商业信函中的寒暄语与日本人的心理意识。这一部分列举了商务交往中具有代表性场合的寒暄语。介绍了贺年片、祝贺信、邀请函、产品订货函、通知信、请求和催促信、询问书、拒绝信、道歉信、抗议书、索赔书等场合的开头和结尾的寒暄语的运用。即使在自己的利益受损害的时候也不忘注重礼节,不给对方造成大的负担,有隐忍的精神,相互依赖,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寻求双方的和谐发展。日本人在商务往来时尤其注重礼仪,注重集体意识,看重他人的想法,以和为贵,常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或行动。就算是比较严肃的话题在开头结尾也不忘寒暄,保持双方的良好关系。   第三章、寒暄语与日本人心理意识产生的原因。   这一部分主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1、地理位置及自然的原因。指出日本是处于亚欧大陆东侧的岛国。属于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自然环境良好使其对大自然具有亲近感。而又处于火山地震带上,台风具有季节性和突发性使得日本民族充满对自然充满了敬畏,有隐忍的精神,而这些可以从部分寒暄语中表现出来。   2、传统思想的影响。天皇制度对日本文化及民族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影响了日本人的心理意识,根据人们贵贱、尊卑、长幼的差异,为他们确立了不同的行为规范。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影响使家族意识一直得到延续。直到现在这些阶级意识和集团意识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思维模式。   3、佛教无常观的影响。该部分介绍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情况。指出从六世纪以来日本人的思维与行为模式都或多或少受到佛教无常观念的影响。宿命论和隐忍精神在寒暄语运用过程中都有所体现。   结论:   本文对寒暄语和日本人的心理意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具体的事例,对日语中的寒暄语进行了一定的分类,梳理。把日语中的寒暄语分为人生重要阶段的寒暄语、日常生活中的寒暄语、书信中的寒暄语三个大类,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探求了其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对日本人的心理意识,文化等有一定的了解。从具体寒暄语的事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日本人的集团意识,阶级意识,与人打交道时的求和心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生活中的佛教无常心理等等,对此写出了自己的一点粗浅的认识。但是在总结的过程中由于资料的不全面,以及角度的选择问题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缺乏理论的支持,对寒暄语的分析还只是局限于表面,没有深入,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但是,无论是寒暄语,还是日本人的思维方式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战后人们更加重视人权、平等。在学校中,师生之间关系被期望成像朋友之间一样亲密,而以往的大家庭也逐渐的被三四个人的小家庭代替。与此相应的寒暄语也不像以前那样繁琐,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社会处于浮躁的时期,人们更重视的是眼前的现实利益,日本的年轻人对寒暄语的重视程度也在降低、打招呼问候也比较随便,不象以前那样古板,格式化。寒暄语在变,人的心理意识也在变。对于寒暄语的学习也应该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日本人进行交流。今后希望能以新时代的寒暄语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更好地了解新时代背景下日本人的心理意识,减少交流中的摩擦。
其他文献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源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多种负迁移现象。定语作为英语和汉语中基本的句子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日益流行。新的教学模式呼唤着相应的评估模式,尤其是学习者评估模式。然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
本文以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MP)为理论框架,对俄语和汉语中的空主语的分类、分布和诠释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研究的空主语指的是时态句中那些没有语音表达形式但在句法上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