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益气固元针法对肾虚不固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验证以“益气固元”中医理论基础提出的针灸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加速术后尿失禁恢复的临床疗效。为本病的治疗及扩展针灸临床适应症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研究方法:将收集到的4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固元针法结合盆底肌训练(PFMT),对照组给予PFMT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常规行为疗法指导。对照组患者每日进行盆底肌训练,每次100下,每日3次,早、中、晚各进行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益气固元针法,隔日针灸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12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予以72小时尿垫用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中文版、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中医证候积分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疗效观察。全部临床相关数据均以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差异分析。研究结果:1.基线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分期、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在治疗前进行统计学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72小时尿垫用量:治疗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后两组72小时尿垫用量均减少,治疗组减少量优于对照组。3.ICI-Q-SF评分:治疗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两组ICI-Q-SF评分均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4.I-QOL评分:治疗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后两组I-QOL评分均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6.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例(10%),显效10例(50%),愈显率60%。对照组痊愈0例(0%),显效3例(15%),愈显率1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7.发生尿失禁情况:(1)未能到达厕所即发生尿失禁:治疗前(P<0.01),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有更多患者出现未能到达厕所就会有尿液漏出的症状。治疗后组内对比: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治疗组症状改善率100%,对照组症状改善率57.14%,两组有明显差异。(2)咳嗽或打喷嚏时发生尿失禁:治疗前两组患者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对比:治疗组(P>0.05),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治疗组症状改善率10%,对照组症状改善率5%,两组无明显差异。(3)睡着时发生尿失禁:治疗前两组患者(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对比: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治疗组症状改善率88.89%,对照组症状改善率66.67%,两组有差异。(4)活动或体育运动时发生尿失禁:治疗前两组患者(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对比: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治疗组症状改善率40.00%,对照组症状改善率31.58%,两组无明显差异。(5)小便完和穿好衣服时发生尿失禁:治疗前两组患者(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对比: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治疗组症状改善率92.31%,对照组症状改善率90.00%,两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益气固元针法结合PFMT与单纯PFMT治疗均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有改善作用。但在治疗3个疗程后,益气固元针法结合PFMT对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改善优于单纯PFMT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