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使得人们长期处在超负荷的运行状态下,从而远离自然,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在这种大环境下满足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户外运动应运而生。人们走出城市、回归自然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尤其在“全民健身”大环境的影响下,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人们开始利用节假日走向户外,掀起了户外运动的热潮。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户外运动及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起源、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进行梳理,选取青海省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者和俱乐部参与者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青海省户外运动俱乐部进行探讨,分析青海省户外运动俱乐部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市场运营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青海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省户外运动俱乐部整体上投资规模小,经营时间短,服务体系不完善,经营模式单一,总体效益不高,俱乐部发展处在起步阶段。2、青海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管理归属权划分不明确,俱乐部注册、登记、管理不规范,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尤其是缺乏市场准入机制。3、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户外运动市场消费水平较低,相对应的户外运动基础设施较差。4、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导致同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了行业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造成户外运动市场局面混乱;替代行业(旅游业)服务体系发展完善并开始抢占户外运动市场,成为户外运动俱乐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5、目前大部分俱乐部没有获得有关部门的资质认证,俱乐部人员结构松散,专业人才匮乏,总体上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态。6、俱乐部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消费者市场定位不清晰,造成俱乐部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户外运动市场开发程度较低。7、俱乐部会员对于户外运动的认知水平不高,户外运动知识和相关技能欠缺,参与的活动层次较低,参与活动过程盲目性较大。8、户外运动俱乐部开发的户外运动项目数量少,俱乐部之间项目同质化严重,没有依托青海现有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项目,缺乏创新。9、户外运动俱乐部宣传推广方式单一,力度不足,缺乏品牌意识。建议:1、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户外运动俱乐部监管力度。2、加大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提升俱乐部人员的专业素养。3、各俱乐部之间应该达成共识,扩大合作,共享和整合优势资源,另一方面加强与旅行社景区的合作,将常规旅游线路与户外运动线路有机结合,提升用户体验。4、建立青海户外运动俱乐部市场准入及经营监管制度;建立户外运动俱乐部资质和领队(教练员)认证体系。5、俱乐部应该分析消费市场的环境、做好市场调查,根据俱乐部服务特点细分产品市场、明确目标定位。6、政府和俱乐部层面应该经常举办户外运动赛事,扩大户外运动知识的传播面,提升参与者对户外运动的认知水平,营造良好的户外运动氛围。7、俱乐部充分利用民族地域的人文特色、自然环境优势,不断创新项目,提升俱乐部的服务质量。8、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加强户外运动的宣传和推广,同时拓宽经营渠道和范围,树立品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