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8年来围产儿死亡率、死亡构成及死因顺位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各种生物学和社会学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围产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广州市荔湾区1995~2002年度妇幼保健信息报表系统、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及辖区内四家产科医院病案资料.按照围产期Ⅰ的定义,以该区四家产科医院在此期间内分娩的产妇和围产儿为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和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在上述地点和期限内发生的死亡围产儿及其对照个案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统计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该区围产儿死亡率处于WHO规定的围产儿死亡率的三级水平,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城市甲类地区标准,出生缺陷已成为该区第一位的死因.根据该区围产儿死亡的实际情况,建议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进一步完善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和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加强孕期保健,保证产前检查的质量和次数,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降低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发生率;改进和控制社会因素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最终目的是提高围产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保证出生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