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对郑锦全先生的《汉语共时音系学》关于汉语元音音位分析进行评述、修正。郑锦全先生的《汉语共时音系学》被称为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本全面讨论汉语生成成音系的著作。
有关汉语音系,古今中外的语言学家做出过很多贡献。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但结论差异很大。西方理论传入中国之前,汉语音系学主要以传统的音韵学为核心。20世纪初,中国学者接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但传统音韵学的影响对中国学者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因此他们在承认并使用以音素为单位的研究方法的同时,仍然过分强调音节、语调的重要性,强调同音位的音素应该出自于同一个韵部。
六十年代生成音系学的诞生和发展为中国音系学研究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也使汉语音系学的分析更倾向于分为两派,尤其是在汉语元音的分析方面,分析结论差异很大。就元音分析而言,国外派主张音位分析法,以少为特点;国内派主张音韵分析法,以多为特点。在国外派中最少的只确立了2个元音音位,由Hockett提出。大多数语言学家认为汉语元音音位应为3个,如薜凤生在《北京音系解析》中指出:北京音系里最少有三个元音,而且最多也只能有三:/i,γ,a/;Hartman认为只需要三个元音音位:/i,a,a/:RogerLass认为是五个/y,i,u,γ,a/;Richardwiese也认为是五个/i,y,E,a,u/。郑锦全先生认为汉语有6个音位:/i,i,u,ü(y),γ,a/。将郑先生的结论修正为5个音位也是本文的任务之一。
国内的语言学家一般不赞成将元音音位拟定为3个。张静在《谈北京话的音位》中归纳出了35个元音音位。徐世荣将元音音位归纳为6个:/A,u,E,y,i,ǐ/。王理嘉归纳了7个:/y,i,u,T(y),a,γ,a/。王洪君在《汉语非线性音系学》中提出六个:/y,i,u,、e,a,a/。吴天惠在《普通话音位》认为汉语音位应归纳为10个:/y,i,u,(l),(l),e,a,0,(e),a/。
另外对上古音的研究也有不同的观点:高本汉拟15个,王力拟6个,李芳桂拟4个,周法高拟3个,但由于本文是共时研究,论文中不会对此几种观点有所涉及。
虽然在不同的理论中它们的表达符号不尽相同,但从以上的结论可以看出/i/,/x/,/a/的存在是必然的。薜凤生通过互补分布的原则和韵部相同的原则认为汉语元音有3个音位。但如下文所述,其结论局限性很大。而郑锦全以音位作为描写单位,用生成音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北京话语音作了全面的共时分析,拟定了一套可以从底层音位表达自动生成出表层具体读音的语音规则。
本论文拟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背景,将对标准生成音系学进行回顾,对这一理论框架下的一些重点概念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比如:音系规则、区别特征等,以及其它相关的重要概念,如:互补分布、最小对立体等。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这部分主要介绍的是除郑锦全之外的一些语言学家对汉语元音音系所做的共时研究的结论。第三部分是对郑先生结论的修正,提出了三点不同意见,分别是高元音只需要确立为3个;中元音音位/γ/在一定语音环境中变为/0/的音系规则的不同阐述;以及补充郑先生没有列出的CV音节组合。第四部分是修正后的音系规则总结,第五部分是全文总结。